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3:12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 学术不端 认定 问题 改进


【摘要】: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日益凸现,完全将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笼统归于一般意义的学术不端问题加以研究,显然已无法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理论和实务需求。强调研究生的独特身份,重视研究生学术不端治理具体环节,专门开展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治理的研究,已显得十分必要。正是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立足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实务,通过借助文献归纳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围绕研究生的身份特殊性和行为主体性,选取学术不端的认定作为切入点和主要研究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研究生学术不端及其认定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论探讨,概括分析美国与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现状和经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思路建议,为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提供一些借益和启示。 本论文认为,研究生学术不端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恶意违反学术共同体所公认并获统一遵守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以及违反作为研究生所应遵循的学术纪律和规范的各种不良学术行为。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则是有权认定主体依据一定的认定标准,按照特定的认定程序,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予以确认的过程。其具有过程性、程序性、法律性、学术性和教育性的内在属性,以及学术价值、制度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等价值体现。 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本论文选取在这方面经验较为先进的美国,就其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主体、标准、程序、结果、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美国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具有明确标准体系,多元制衡的主体结构,注重程序正义和权利保护,强调学术自由和研究生主体参与,重视教育补救的结果,以及拥有良好的运行环境等。虽然也存在认定标准不统一、法律渊源体系复杂、程序正义成本过大等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美国在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制度经验值得我们适当借鉴。 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准模糊、主体单一、程序欠缺、结果乏力、环境缺失以及认定措施创新不足。据此,,本研究提出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的如下基本原则:立足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依靠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追求认定制度的内化自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若干建议,主要包括:构建系统明确且具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体系;形成以高校为主多元共治的认定主体结构;实施以程序正义和权利保护为内容的认定程序;推行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认定结果;培养诚信公平且积极有序的认定环境;创新并推广行之有效的认定措施等。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不端 认定 问题 改进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1
【目录】:
  • 目录5-8
  • Contents8-12
  • 摘要12-14
  • Abstract14-16
  • 第一章 绪论16-26
  • 1.1 选题缘起16-17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7
  • 1.2.1 研究目的17
  • 1.2.2 研究意义17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主要研究方法17-18
  • 1.4 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认定: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18-25
  • 1.4.1 国内关于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8-22
  • 1.4.2 国外关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22-24
  • 1.4.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及其对本研究的启示24-25
  • 1.5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概念、价值与必要性26-43
  • 2.1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概念26-33
  • 2.1.1 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概念26-31
  • 2.1.2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概念31-33
  • 2.2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价值与必要性33-41
  • 2.2.1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价值33-38
  • 2.2.2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必要性38-41
  • 2.3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美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现状、经验与启示43-60
  • 3.1 美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典型案例介绍43-45
  • 3.1.1 杜克大学 Fuqua 商学院 MBA 舞弊案43-44
  • 3.1.2 普林斯顿大学 Napolitano 剽窃案44-45
  • 3.1.3 案例总结45
  • 3.2 美国关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概况45-52
  • 3.2.1 政府及学术共同体层面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认定46-47
  • 3.2.2 高校内部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认定47-52
  • 3.2.3 司法层面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认定52
  • 3.3 对于美国有关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评价52-57
  • 3.3.1 美国有关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成功经验52-56
  • 3.3.2 美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存在的不足56-57
  • 3.4 美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对我国的启示57-59
  • 3.4.1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推崇多元共治57
  • 3.4.2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立足研究生,关注其身份性和主体性57-58
  • 3.4.3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强调过程,重视程序正义和权利保护58-59
  • 3.5 本章小结59-60
  • 第四章 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中的主要问题分析60-75
  • 4.1 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案例例举60-63
  • 4.1.1 东北财经大学袁新硕士论文抄袭案60-61
  • 4.1.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杨伦论文抄袭案61-62
  • 4.1.3 “双胞胎”论文抄袭案62-63
  • 4.2 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的主要问题分析63-74
  • 4.2.1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标准模糊63-65
  • 4.2.2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主体单一65-68
  • 4.2.3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程序缺失68-69
  • 4.2.4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方式落后69-70
  • 4.2.5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结果乏力70-71
  • 4.2.6 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环境恶化71-74
  • 4.3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若干建议75-83
  • 5.1 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的基本原则75-77
  • 5.1.1 立足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75
  • 5.1.2 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75-76
  • 5.1.3 依靠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76
  • 5.1.4 追求认定制度的内化自律76-77
  • 5.2 改进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认定问题的若干建议77-82
  • 5.2.1 构建系统明确且具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体系77
  • 5.2.2 形成以高校为主多元共治的认定主体结构77-79
  • 5.2.3 实施以程序正义和权利保护为内容的认定程序79
  • 5.2.4 创新并推广行之有效的认定措施79-80
  • 5.2.5 推行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认定结果80-81
  • 5.2.6 培养诚信公平且积极有序的认定环境81-82
  • 5.3 本章小结82-83
  • 结束语83-85
  • 参考文献85-90
  • 附录:杜克大学 Fuqua 商学院关于荣誉规则的政策90-94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94-95
  • 致谢95-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奇;;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陈卓;杜学元;卜东东;;论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文献监测系统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3 陆爱华;高校研究生科研道德问题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何晓聪;;高校学术不端成因及其治理研究[J];高教论坛;2007年01期

5 蒯强;;法国倡导科研诚信和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措[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5期

6 李志巧;;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5期

7 王 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年12期

8 贺建军;张璐平;;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应用中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文论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年04期

10 范松仁;;大学学术不端现象探源[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杰;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刘培蕾;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董正华;学术不端行为研究及对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超;高校研究生学术失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吕群;学术不端的新闻舆论监督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8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48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