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9:06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工程硕士 研究生培养 课程体系


【摘要】:2009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由于研究生生源结构从原先的非全日制为主转变为全日制为主而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对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以及全日制工学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各环节可以发现,实习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企业参与度不足、实践过程的监督和实践效果评价容易流于形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专业实践的效果,制约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此,本论文以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对专业实践的目标确定、培养过程及考核评价标准、实习实践管理的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为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一是将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专业实践活动作为课程进行设计,分层次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选择与实践效果匹配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效果的评价信度;二是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明确专业实践不同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使专业实践过程更加制度化体系化。 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依据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理论的几个代表性观点和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来组织实践教学课程的国际CDIO模式课程设计原则等,提出:实践能力培养需遵循情境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主义原则,并遵循维果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 依据此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调研结果表明: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实际存在着诸如“专业实践机会不足,来源不畅”、“实践时间安排与培养方案设计存在不一致”等问题,究其原因为专业实践与培养方案的关系比较疏离,且自身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另外,论文对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64所典型高校培养方案的调查研究中,分析研究清华、同济等部分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提出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即把专业实践环节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具体为依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计划来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生长点”,制订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并注重在实践过程中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最后,在实践管理的机制改革方面,,应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企业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各自的职责;利用双导师制,加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实践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效果的评价信度,设计实践效果考核评价表;提高管理手段的网络化智能化、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工程硕士 研究生培养 课程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7
  • 1.1 研究的背景9-14
  • 1.1.1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培养模式特点9-11
  • 1.1.2 全日制工程硕士、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工学硕士培养模式对比11-13
  • 1.1.3 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3-14
  • 1.1.4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4-2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2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21-22
  • 1.2.3 对已有研究文献的述评22-2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3-27
  • 1.3.1 研究对象与目标23-24
  • 1.3.2 相关概念界定24-25
  •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5-26
  • 1.3.4 论文章节关系26-27
  • 第2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27-35
  • 2.1 实践能力培养需遵循情境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主义原则27-29
  • 2.1.1 建构主义价值取向在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中的运用27-28
  • 2.1.2 建构主义课程设计理论的几个代表性观点28-29
  • 2.2 国际 CDIO 模式对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启示29-32
  • 2.2.1 预期的、明确的实践目标30-31
  • 2.2.2 完整的项目课程设计31
  • 2.2.3 科学评价能力和知识的学习效果31-32
  • 2.3 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及指标体系的设计32-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实证调研及案例分析35-55
  • 3.1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35-48
  • 3.1.1 调研结果35-44
  • 3.1.2 制约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44-48
  • 3.2 64 所试点高校培养模式改革的案例分析48-51
  • 3.2.1 清华大学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改革49
  • 3.2.2 同济大学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改革49-50
  • 3.2.3 东北大学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改革50-51
  • 3.2.4 调研结果分析51
  • 3.3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51-52
  • 3.4 结论52
  • 3.5 本章小结52-55
  • 第4章 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55-63
  • 4.1 新模式构建的理念55
  • 4.2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55-57
  • 4.2.1 不同阶段专业实践课程生长点的确定55-56
  • 4.2.2 开设实践先修课程,满足学生专业实践的知识需求56-57
  • 4.2.3 专业实践课程大纲的设计57
  • 4.3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机制改革57-60
  • 4.3.1 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和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中各自的职责58
  • 4.3.2 利用双导师制,加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实践过程管理58
  • 4.3.3 构建网络化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管理和考核体系58-59
  • 4.3.4 加强实践效果的评价信度,设计实践效果考核评价表59-60
  • 4.4 全日制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条件建设60
  • 4.5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效果的检验60-62
  • 4.5.1 东北大学“三层次、递进式、全过程”的实践培养体系60-61
  • 4.5.2 中国农业大学:编制实习规范,强化实践教学61-62
  • 4.6 本章小结62-63
  • 结论及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69-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启飞;夏志高;樊军;;院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体验[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S1期

2 刘惠琴,沈岩,张文修;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魏远文;王计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的做法及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4 周文文 ,罗遂洪 ,封亚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10期

5 刘云清,宁晓钧,李仲学,王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制度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2005年01期

6 张乐勇;肖立山;姚成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正确处理六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9期

7 王媛;王守清;;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现状(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J];项目管理技术;2010年10期

8 ;中国石油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开学[J];石油教育;2007年06期

9 周文学;刘占英;李昆;;基于问题的工程硕士多样化培养模式探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晔;王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面向应用培养具有“三创”能力人才——浅议全日制光电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徐春莲;郑文扬;;全日制寄宿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在非典防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曹方;谢玉英;;广西大学全日制普通班学生教育成本分析[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4 李雪娜;;脑卒中患者全日制康复治疗效果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吴端阳;;香港师范教育的历史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叶存洪;;关于江西共大的评价研究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何文胜;;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永国;魏健;;全日制在岗职工收入分配的路径分析——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何志谦;周俊梅;;一种全日制小学营养监测模型的观察[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10 潘瑜眉;;幼儿早餐问题探讨[A];四川省营养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暨1998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王谦;山东:培养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袁宏琳 记者 张华;我国首届质量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记者 常川 实习生 尹若;中科院研究生院西藏项目 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班结业[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傅瑶;人才:要“钱途” 更要前途[N];丹东日报;2010年

5 记者 张黎黎;做到学习工作两促进两不误[N];西藏日报;2009年

6 孙娟、特约记者杨吉庆;黄金指挥部与中国地质大学 签署委托培养博士生协议[N];人民武警;2009年

7 记者 程国媛;特别名额给特别的你[N];山西日报;2011年

8 顾廷伟 尹春秀;劳动筑基业 奋进铸辉煌[N];保定日报;2009年

9 邓小国;首个标准化研究方向硕士班在深圳开学[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0 赵威、特约记者谢鸿宏;基层有所需 机关有所为[N];人民武警;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炜;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徐熠熠;端粒结合因子1对p53和ATM的功能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母小勇;论“临床专家型”教师的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钱浩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变化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晓澍;CD147、MCT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CD147单抗对U251细胞代谢干预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谢轩贵;5-FC对CD基因修饰的SHG-44恶性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曦;Toll样受体4与β防御素2在结肠炎上皮表达及调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李军;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常玉英;防御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付晨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文芳;基于项目管理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宋胜男;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参与企业实践培养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柴松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马光;全日制体育硕士体育教学领域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马鹏飞;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张圆圆;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8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58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