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借鉴
本文关键词: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借鉴
更多相关文章: 华盛顿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
【摘要】:对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按照"如何做研究-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引入《Transportation Seminar》、学科交叉培养、出国交流、课程设置和面对面讨论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以期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华盛顿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资助课题(20112302110054)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0163)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化、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需要更新观念,不断寻求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1]。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UW)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典范,其突出特点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借鉴UW土木和环境工程系(D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云志;;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性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S2期
2 刘亮亮;;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的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7期
3 刘黎,赵德龙;中美高等教育之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成民;刘零;陈然;;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视角与发展对策——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1期
2 李宁;;从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引发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于宝证;王芸凤;;英美教育认证制度对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高磊;彭大银;赵文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及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5 薛燕华;;中美教育比较及我国教育发展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06期
6 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7 吴娇蓉;辛飞飞;林航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卓越课程《交通规划》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1期
8 许兆新;严汝建;许珊;;试点改革任重道远——从17所试点学院想到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曾祥志;;美国大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年14期
10 刘旭;李玉洁;朱秀丽;;基于目的导向的中美高等教育培养过程比较研究[J];华章;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勇涛;中国生物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红春;大学文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姚雪;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跨文化冲突与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铁绳;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翠莲;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困境及其策略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许洪顺;适应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高师教学考试改革[D];西南大学;2008年
7 占梅英;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良娟;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红丽;中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丹丹;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宁,于立蕾;学分制的创新:本科生科研学分[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裘伟;;浅析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水平[J];公路;2009年03期
3 潘金林;龚放;;教学方法改革: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新动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4 苏玉霞;;习明纳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设置与采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严新平;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与交通行业人才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2期
6 胡振东;中美两国教育差异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2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3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4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5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6 朱亲云,,陈焕生,陈秋生,蔡荣泰,杨士秀;公共卫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1995年11期
7 薛天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8 余杨柳,邢泽仁,黄教民;完善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9 王登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J];交通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10 宋东霞;面向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776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7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