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徒规训到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范式的转换
本文关键词:从师徒规训到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范式的转换
【摘要】:师徒规训研究生培养范式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也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专业排他性的局限,不利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范式对于改变高校"高墙自闭症",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体制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弥合理论与实践鸿沟,培养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价值,而理念引领、平台支撑、机制推动、文化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范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宜宾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师徒规训 协同创新 培养范式 转换
【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yjg110210)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按照美国科学史学家托马斯·库恩“科学共同体”的观点,“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范式是团体承诺的集合,是共有的范例。”[1]158范式后来被演化为特定领域内成员共同遵守的理论、思维、准则和方法的总和。研究生培养范式是研究生培养主体在其共同信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京秋;张景滔;赵士杰;;加强创新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0年01期
2 刘俊萍;陈红英;;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3 秦秋凤;;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J];教育;2006年10期
4 张德政,阿孜古丽,陶树人;非工程领域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霞;;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6 许兴华;;如何引导学生在读写中创新[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7 李悦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七要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迟瑞丰;李明;许小侠;;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3年25期
9 魏千;创新源于实践[J];小学自然教学;2000年10期
10 周玉;;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辉;;“创新型”QC小组的创新思维方法运用[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贺弋;邵继红;韩珍;陶虹;周永忠;;梦的创新思维与人类工效的研究[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水卫国;;逆向、侧向、多向——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利;创新活动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吴长锋;安徽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13年
3 戚编;每个人都能创新[N];市场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陶春;创新人才的素质[N];学习时报;2002年
5 秘书处;创新思维方法 发展低碳经济[N];福建科技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张铁柱;重创新 促降耗 保增长[N];中国航天报;2014年
7 林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例谈[N];黔西南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苗士伟;我国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创新观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文霞;知识创新——大学的助推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雷;A公司产品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李迎安;邓小平创新思维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81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8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