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之关键
本文关键词:实践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之关键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设置是我国学位制度的重大改革,它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拓宽了渠道,但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的培养起步不久,还缺乏成熟的培养机制,培养方式也没有摆脱学术型研究生的窠臼,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显性差异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应用性特点不突出、实践教学的师资与合作培养的经验缺失。因此,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从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注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商务学院;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研究性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研究(2011JSJG325)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使之成为拥有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2 赵姝明;;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探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敖永胜;;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3期
4 陈欣;吴红颖;潘立军;;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培养在职研究生[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洋;刘荣乐;王凤忠;;加强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推广硕士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7期
2 张云;聂瑾芳;李建平;陶慧林;杜甫佑;;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2011年14期
3 邓艳;吴蒙;林军;;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7期
4 黄树成;朱霞;;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13年03期
5 宋芳;;基于区域经济视角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1期
6 郭跃;;法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7 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11期
8 林桂娟;於朝梅;王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年01期
9 李静;;浅析日本职业型研究生院教育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6期
10 张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学生管理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霞;罗尧成;;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洁;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李秀勤;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范雯媛梓;广西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圆圆;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书玉,石文惠,王瑛,韩铭红;教学医院教学矛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3期
2 别敦荣,黄爱华,刘亚敏,康全礼,田恩舜;大学推行学研产“一体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易学明;;拓展医院发展思路 建设创新型医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1期
5 陈黔,成诗黔,沈毅;浅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J];西南军医;2005年04期
6 别敦荣,康宏;合作教育: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方向[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7 别敦荣;陈亚玲;;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张洪清;;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化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8期
10 雷亚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山;王弘;;产学研合作与地方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2 方贵庭;;研究生培养的“复合导师制”探讨[J];天中学刊;2010年05期
3 赵丽,韩延明;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邹海燕,李晓东;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05年32期
5 杨元宵;徐爱琴;;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10期
6 冯华国;吴传新;龚建平;李生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4期
7 刘伟士,张近君 ,蔡光先 ,赵桐先;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步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年01期
8 明航;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江苏高教;1998年05期
9 杭祝洪;研究生教育发展摭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3期
10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本科化”的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连荣;姜元章;;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实践教学创新体系[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曾令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3 张颖;;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王月海;;我院加强开放实验建设的几点措施[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范小平;;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刘益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7 马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我院的实践教学管理水平[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强;张国龙;;校级实践中心建设中仪器设备购置的科学规划[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佟庆伟;;现代教育质量观视野下的实践教学[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民族文化艺术职业学校 唱阿露;幼师理论课必须结合实践教学[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伟光 本报通讯员 闫明星;练就一身真本领[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宝敏 实习生 郎振 杨璐伊;天津师大思政课实施实践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欣然;思辨 体验 升华[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范垂声;大连水产学院推出实践教学创新体系[N];中国海洋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纪秀君 通讯员 陈捷;学生为何对实践教学越来越感兴趣[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董迅石;“动”起来的课堂更有生机[N];光明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晏照华 周皓;云财新闻系:实践教学促人才培养[N];云南日报;2006年
9 记者 娄山邋通讯员 汤帅;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就业创业本领[N];蚌埠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唐景莉;强化应用文科人才的实践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志群;高等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含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守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国洪;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蓓蓓;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冯军霞;美国高校公民教育中的服务性学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谢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黄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宫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李金娟;高校小组社会工作课实践教学的走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44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4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