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制”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13 20:26

  本文关键词:基于“双元制”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探索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校企合作 研究生培养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开展研究生教育是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认为,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有急政府之所需、解企业之所急、补高职之所短的必要性,并有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保证其可行性,提出通过开展区域人才需求调研、实施联合培养、强化实践教学、搭建产学研基地、建设研究基地五种途径具体实施,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的创新。
【作者单位】: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 研究生培养 双元制 职业教育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职业教育不仅包括专科和本科阶段,还包括研究生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轶;何晓琼;陈维荣;;工科类研究生实践阶段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6期

2 尹筑嘉;黄建欢;王健康;;校企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模式与创新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3 吴小芬;杜朝辉;;创建产学研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高职院校《maya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1期

2 乐长高;谢宗波;;产学研联合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启照;戴一;;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探讨[J];广东化工;2012年01期

4 张云;聂瑾芳;李建平;陶慧林;杜甫佑;;对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若干思考[J];广州化工;2011年14期

5 王家全;唐毅;吴辉琴;;基于协同创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研队伍建设与探索[J];大众科技;2013年05期

6 杨霄玉;于兴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4年16期

7 牟永敏;马力妮;;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年02期

8 王培山;王永波;陈洪宗;;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实训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9 洪林;马培培;许劲松;;校企合作教育的时代变迁与概念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6期

10 杨杰;刘政;周克良;;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教育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东红;刘东;郑小林;何德忠;方祯云;;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欧仕益,傅亮,汪勇,唐书泽,黄雪松;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3 何荣军;赵培城;张建友;孙培龙;;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讨[J];高教与经济;2006年03期

4 林媛媛;董应虎;余庆东;周贤良;;一般工科高校校企(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实践与思考[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何振雄;;整合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10期

6 肖国芳;吴松;彭术连;;产学研结合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交大—宝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铁群;[N];光明日报;2004年

2 马德秀;[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尧林;风彬;;“双元制”办学使平度职教如虎添翼[J];教育与职业;2004年09期

2 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3 梁琦;“双元制”在教学中的应用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4 吕惠敏;奥地利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窦新顺,付俊薇;德国“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4年06期

6 曾燕生;;定单式“双元制”教学探讨[J];中国培训;2005年12期

7 张伟;浅议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开展“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可行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8 高云峰;高职院校实行“双元制”分层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04期

9 柳咏芬;“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08期

10 陈智刚;;借鉴德国“双元制”改革我院教学模式[J];科技广场;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伯平;项顺如;;“双元制”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毛传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德国“双元制”模式[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光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构建普教、职教和谐发展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6 于素云;;基于“双元制”教育技术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王家晶;;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新路[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9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周波;;“双元制”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廖文婷;“双元制”模式培养研究生[N];苏州日报;2010年

2 冯峰 武梦亚;太仓“双元制”与地方经济良性循环[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 朱振岳;浙江“双元制”助工人成技术骨干[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记者沐滟;“双元制”订单孵化高技能人才[N];无锡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洋;导入职教“双元制”培养稀缺专才[N];消费日报;2012年

6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双元制”职教成就“德国制造”[N];经济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潘光;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赵建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探索[N];光明日报;2009年

9 宋玉婷 杨社生;五台山五峰宾馆与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双元制”办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本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双元制”教学创出“太仓样本”[N];苏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臧志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玲;我国借鉴“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3 张芳芳;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勇智;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红琼;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育真;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旅游职业学校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丛培军;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柳;德国双元制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5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45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