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真正的技术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全日制教育硕士作为教育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要面向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为此,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管理等理论基础,并且要适应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驾驭教学实际的能力,能够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实际能力很重要。为此,必须强化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实践环节。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指导形成的实践行为,是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可见,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是教学实际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专业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国际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文化理论”,心理学中的“行为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中的教育观念等为理论指导,采用比较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诠释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特点,从研究主体角度解决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重要性突出研究创新点;揭示课堂教学行为的涵义、分类,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剖析,解释课堂教学行问题;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调查研究的依据;从实践角度出发,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分析;针对调查现状和问题,提出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目前,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就,有很多研究已经涉及到师范生和新入职教师,但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还比较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现有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日制教育硕士——“准专业教师”应用型、理论型、研究型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实习管理松懈,指导不足;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呈示行为科学性、规范性差;对话行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指导行为缺乏针对性;辅助教学行为运用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 本研究对优化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激发实习者潜力,实现发展和创新,以及对以后进行教学实践反思和调节教学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学校和各类培养、培训师资的机构提供借鉴,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深远。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可以为他们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和真实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为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 课堂教学行为 优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52.4;G6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引论11-26
- 1.1 问题的提出11-17
- 1.1.1 新课程改革的倡导12-13
- 1.1.2 教师教育的追求13-14
- 1.1.3 全日制教育硕士——未来的专业教师14-17
- 1.2 研究综述17-22
- 1.2.1 国外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17-19
- 1.2.2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19-22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23
- 1.3.1 研究目的22
- 1.3.2 研究意义22-23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3-24
- 1.4.1 研究思路23
- 1.4.2 研究方法23-24
- 1.5 研究的创新点24
- 1.6 研究框架图24-26
- 第2章 课堂教学行为26-39
- 2.1 概述课堂教学行为26-29
- 2.1.1 课堂教学的界定26-27
- 2.1.2 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27-29
- 2.2 课堂教学行为的分类29-30
- 2.3 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30-34
- 2.3.1 功能主义理论基础31
- 2.3.2 文化学基础31-32
- 2.3.3 心理学基础32-33
- 2.3.4 教学理论基础33-34
- 2.4 课堂教学行为调查研究依据34-39
- 2.4.1 新课程改革的标准34
- 2.4.2 教师教学行为标准34-39
- 第3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分析39-59
- 3.1 课堂教学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39-49
- 3.1.1 基本情况39-40
- 3.1.2 课堂教学行为40-49
- 3.2 课堂教学行为的访谈总结49-55
- 3.2.1 访谈摘要49-54
- 3.2.2 访谈整理54-55
- 3.3 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55-59
- 3.3.1 实习管理松懈,指导不足55
- 3.3.2 观念与行为,理论与实践脱节55-56
- 3.3.3 对课堂教学行为认识的片面56
- 3.3.4 呈示行为科学性、规范性差56-57
- 3.3.5 对话行为流于形式,质量不高57
- 3.3.6 指导行为缺乏针对性57-58
- 3.3.7 辅助教学行为运用不足58-59
- 第4章 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59-70
- 4.1 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优化策略59-61
- 4.1.1 优化环境氛围59-60
- 4.1.2 增强课程意识,丰富实践知识60-61
- 4.2 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优化策略61-70
- 4.2.1 课堂教学呈示行为优化61-64
- 4.2.2 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优化64-68
- 4.2.3 课堂教学指导行为优化68
- 4.2.4 课堂教学辅助行为优化68-70
- 第5章 结束语70-71
- 参考文献71-74
- 附录一74-77
- 附录二77-78
- 致谢78-7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勇,石春红;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孙艳;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有效”的教学行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杜秀花;;概论教学行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章云珠;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5 李松林;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6 林正范;贾群生;;教师行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研究方向[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庞丽娟,叶子;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8 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行为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年02期
10 郭成,徐燕刚,张大均;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条件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喻晓东;课程综合化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黄飞跃;课改实验区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94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89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