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分析——兼论法学院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28 20:12

  本文关键词:耶鲁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分析——兼论法学院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耶鲁大学 研究生 培养机制


【摘要】:研究生培养机制是研究生培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权责运行规则和协调方式。耶鲁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在人才选拔、教学与研究、管理与评价、资助与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表现出了高度的兼容性和耦合性。其法学院研究生培养实践证明,关注科研潜质的综合能力选拔、精英化的培养目标、交叉多元的课程体系、制度化的科研训练、激励优秀与卓越的资助政策等是其成功的核心要素,这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耶鲁大学 研究生 培养机制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立项课题“美国著名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的院校案例研究”(编号:B2-2013Y09-128)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机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耶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享有“世界研究生院”的盛誉,然而国内几乎没有专门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联明;朱庆葆;;耶鲁大学建设全球性大学的理念与策略——兼论“耶鲁2005-2008年国际化战略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亦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学课程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2009年01期

2 周雁;;耶鲁大学研究:历史与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0年01期

3 常永胜;;大学国际化:背景、内容与评价指标体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汪志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多元主体培养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付宏渊;;中美大学办学理念比较与地方大学建设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吴昱宏;;美国大学体育教育理念启示[J];福建体育科技;2014年02期

7 胡亦武;;大学国际化组织结构保障的实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洪成文;伍宸;;耶鲁大学的当代辉煌与理查德·莱文校长办学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9 杨福玲;刘金兰;蔡晓军;;大学发展的国际化辨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少刚;王永锋;;我国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与政策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薇;耶鲁大学雷文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治校方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蔡雷雷;论美国大学的开放性[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杨兆文;中美大学国际化路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张秋杰;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庆生;;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2 赵琴琴;汤富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8期

3 张涛;靳文涛;薛鹏骞;;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与创新型培养机制的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葛彩云;景硕;高军;;日本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9期

5 张郁;;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1期

6 张万军;;整合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7 杨小波;岳华;宋晓慧;;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大家;2010年17期

8 董云飞;21世纪需要全面的创新型人才[J];克山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9 刘毓;;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士杰;;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综合改革的思考——教师职业能力全过程分阶段合作培养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937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937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