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遥感的石家庄市域热环境变化分析
本文选题:定量遥感 + TM卫星影像 ; 参考:《干旱区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以2004年8月30日和2010年8月15日石家庄市域的TM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在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之后,利用其第6波段数据反演了全市域的热场状况,并利用相对亮温对全市域和不同生态分区的热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市域热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两大两小的特点,一方面,市区范围内和平山县沿滹沱河河谷一带的热场强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市域的西南角赞皇县、灵寿县与行唐县的北部丘陵地区,热场强度呈减小趋势。相对亮温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域的热场强度主要以绿岛和弱热岛为主,二者在2004年和2010年占全市面积的92.33%和88.24%。总体看来,热场强度有所增加。对不同生态区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生态经济林涵养区的变化最为显著,均呈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增加的特点。从热场变化的原因分析,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外,城建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迅猛增长,也是引起市域热场(尤其是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重要原因。
[Abstract]:Based on the image invers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TM satellite image data of Shijiazhuang City on August 30, 2004 and August 15, 2010, after geometric correction, radiation correction and atmospheric correction,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6th band, the thermal field in the whole city is inversed,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thermal field in the whole city and different ecological zones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relative bright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thermal field shows two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thermal field in the urban area and along the Hutuo River valley in Pingshan County has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in Zanhuang County, the southwest corner of the city, the intensity of the thermal field has increased.The thermal field intensity of Lingshou County and Xingtang County is decreasing in the northern hilly area.The results of relative bright temperatur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thermal field intensity of the whole city is mainly green island and weak heat island, which account for 92.33% and 88.24% of the whole city area in 2004 and 2010.Overall, the intensity of the thermal field has increased.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n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economic forest conservation area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and the central hilly region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heat island and extremely strong heat island increasing.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rmal field change,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warming and the change of regional land use / cover, the area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ea is expanding continuously, and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real estate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increasing rapidl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urban heat field (especially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8B03)
【分类号】:X16;X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文凤;陈云浩;周纪;李京;;支持向量机的北京城市热岛模拟:热岛强度空间格局曲面模拟及其应用[J];测绘学报;2011年01期
2 肖嗣荣;张可慧;刘芳圆;穆仲义;;石家庄市高温热浪与“三大火炉”城市的对比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3 丁凤;徐涵秋;;基于Landsat TM的3种地表温度反演算法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裴欢;房世峰;;南京市夏季热岛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覆盖关系研究[J];干旱气象;2008年01期
5 薛晓娟;孟庆岩;王春梅;郑利娟;王靓;张瀛;;北京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的HJ-1B监测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6 贾宝全;邱尔发;;基于TM卫星遥感影像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变化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3年02期
7 贾宝全;邱尔发;;石家庄市域近期植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年01期
8 韩启金;傅俏燕;潘志强;杨磊;王爱春;;利用HJ-1B星热红外遥感图像研究城市热岛效应[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年01期
9 于淑秋;卞林根;林学椿;;北京城市热岛“尺度”变化与城市发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1期
10 王芳;葛全胜;;根据卫星观测的城市用地变化估算中国1980~2009年城市热岛效应[J];科学通报;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艳;杨沈斌;申双和;王伟;;基于遥感的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2 邓祥征;姜群鸥;战金艳;;土地系统计量分析模型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周志民;;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宋金易慧;崔亮伟;肖文;;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刘军;;利用单通道算法对MERSI数据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6 魏毅;杨焕明;;基于遥感与GIS的新疆LUCC变化的时空信息研究及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7 左冕;马永俊;;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与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09年01期
8 程好好;曾辉;汪自书;简霞;;城市绿地类型及格局特征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以深圳特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张宁;张明军;周堂;王圣杰;;基于TM影像的兰州市热岛效应及预测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6期
10 李成范;刘岚;;山地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测绘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丁圣彦;梁国付;;黄河中下游典型地区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以中牟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陆琛莉;范晓红;宋文英;张雪慧;;杭州湾北岸持续热浪天气特点及城市化发展影响[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益同;夏智宏;;基于定量遥感的武汉市热岛效应格局演变及对策研究[A];武汉区域气象中心城市群发展气象服务工作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4 沈润平;陶苏林;;廊道结构对南京市热岛效应影响的遥感分析[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熊显名;尧雪娟;滕惠忠;刘爱;;基于遥感图像光谱特征的水陆分界线提取[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张磊;孟庆林;黄江;邓玉娇;;广州大学城地表温度遥感观测与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建凯;王开存;王普才;;基于MODIS LST产品的北京城市热岛(冷岛)强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张立峰;宋健;马万里;范辽生;;远景规划的西溪湿地对杭州城市高温的调节绩效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蒙伟光;闫敬华;扈海波;;热带气旋背景条件下的城市效应与广州夏季雷暴[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建鹏;孙继松;杜继稳;张弦;薛春芳;高维英;;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与城市化进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钱惠国;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霞;小麦冠层和单叶氮素营养指标的高光谱监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潘竟虎;兰州市景观生态格局热环境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勇;遥感传感器热红外数据辐射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8 哈申格日乐;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变化与城市绿化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李鸣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贡璐;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燕;张秀丽;韩桂荣;濮梅娟;;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2 罗晓;李双江;;石家庄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识别与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3 刘海军;李喜凤;王瑾;;西安市热岛效应的反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4 潘蔷;范文义;于海群;张峰;张扬建;;北京市植被指数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李延明,郭佳,冯久莹;城市绿色空间及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1期
6 丁艳梅;张继贤;王坚;刘正军;;基于TM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J];测绘科学;2006年01期
7 丁凤;徐涵秋;;单窗算法和单通道算法对参数估计误差的敏感性分析[J];测绘科学;2007年01期
8 历华;曾永年;,
本文编号:1742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74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