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活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7 09:31

  本文选题:居住区 + 外部空间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住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随着住宅商品化的深入和房地产的发展,在量和质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许多居住区虽然环境优美,却无法满足人们对生理和情感的需求,户外活动寥寥无几,缺乏生机与活力。 本文研究的居住区对象是指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规模的居住区。首先通过对居住区活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居住区活力的概念、活力的表现特征、活力的来源、活力的内在构成。同时,通过对中国居住区发展和类型的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归纳出居住区活力缺失的几大症结——封闭性、汽车、布景化设计、雷同、只注重数字和单调。本文结合几个成功案例,进行项目分析、实地调研、应用观察、访谈和问卷,,充分了解居民外部空间活动的需求,总结出影响居住区外部空间活力的四大因素: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城市因素和行为因素。 最后,提出居住区外部空间活力设计的几大手法,包括延续城市、设定功能、制造路径、开放场所、模糊空间和设施便利等。这对现有居住区规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Abstract]:Residential building, a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sidential commerci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However, although many residential areas have beautiful environment, they can not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emotional needs of people, and the outdoor activities are very few and lack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residential area and residential district.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residential vitality,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residential vitality,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vitality, the source of vitality, and the inner composition of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ypes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China,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sticking points of the lack of vitality in residential areas are closure, automobile, setting design, similarity, and emphasis only on numbers and monotony. Combined with several successful cases, this paper makes project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pplied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fully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residents' outer space activities, and summarizes the four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vitality of the outer space of residential areas: natural factors. Artificial factors, urban factors and behavioral factor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methods of dynamic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outer space, including continuing city, setting function, manufacturing path, open place, fuzzy space and facility convenience, and so on. This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to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林;孙力伟;;浅谈居住区内的色彩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2 裴萍;关于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1980年03期

3 朱锡金;面向新世纪的居住区规划问题[J];城市规划;1994年02期

4 李忆冰;关于居住区规划中几个问题浅析[J];浙江建筑;1995年05期

5 付杰,陈晓卫,刘青;居住区规划应如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明确思想 探索新路 提高水平——记居住区规划问题学术座谈会[J];城市规划;1986年01期

7 白德懋;结合实际 讲究效益 提高居住区规划水平[J];城市规划;1989年05期

8 黄承元;;试论心理因素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J];新建筑;1983年01期

9 王益平;;居住区规划的系统分析[J];住宅科技;1991年01期

10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要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J];北京规划建设;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辉;;由“同煤两区改造新建居住区规划”引发的再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俊华;;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惃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裴凡伟;陈宇;;居住区规划规范及指标体系应用研究的创新思考——对《大寺新家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任清凤;吴大群;;居住区规划的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刘德涵;王庆;吴晟;谢远骥;孙克放;涂英时;陶滔;;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周剑;王东霞;;天津市居住区商业服务金融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配套项目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家麒;;从评奖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A];住宅建设的创新/发展(六)[C];2010年

8 乔树东;;关于新居住理念的思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钟桂芬;徐建刚;;转型期我国小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唯山;高克跃;;快速机动化中的居住区停车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副教授 山东大学法学博士 王清涛;建设村民集中居住区是历史的必然[N];潍坊日报;2011年

2 王文生 陈树庆;山东寿光出台居住区规划建设实施意见[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记者 李影 张婷婷;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须经2/3以上村民同意[N];成都日报;2009年

4 记者 魏海政;济南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园[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记者 陈可;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启动[N];南通日报;2005年

6 邓卫;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小区单一模式[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裴睿 王眉灵 实习记者 华露艳;这新设计让群众非常满意[N];成都日报;2011年

8 记者 付大中;我市棚户区改造经验将向全国推广[N];抚顺日报;2006年

9 林播;百年建筑展问诊“中国住宅的软肋”[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林播;问诊中国住宅软肋[N];经济视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彦;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滕夙宏;新城市主义与宜居性住区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庄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王红娜;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何华;华南居住区绿地碳汇作用研究及其在全生命周期碳收支评价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6 丁聪;国家商品粮现代种植乡农民住宅规划设计管理[D];天津大学;2012年

7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袁磊;在高容积率下改善住区日照环境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王志刚;小的应该是美好的[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萍;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活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子健;西安适老化的新型居住区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段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居住区规划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4 汤琳玲;居住区节约型种植设计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都晓璐;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贵妩娇;西安市高新区居住区规划实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U

本文编号:1856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1856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