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进步对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此,国家对工业企业的创新实践活动颇为关注。工业企业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承担者,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其工业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重庆市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汽摩、房地产、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上,行业差距较大,各区县的工业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而,就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行业差异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找出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不同类型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介绍了科技竞争力的含义。并秉着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大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RD人员、RD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等15项指标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对比相关研究方法的优劣,选取了本文较为适用的因子分析方法,并对其原理和研究步骤做了介绍。接下来,通过纵向比较2008-2013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及专利申请数等主要指标的现实情况,发现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通过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的横向比较,却在以上指标上有较大差距。而要提高重庆市工业企业的科技竞争力还需各行业和各区县努力,因此,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行业上和区域上的科技竞争力差异进行研究成为本文的重点。因子分析的实证结果发现,30个工业行业中科技竞争力强的行业只有3个,而科技竞争力较弱的行业有16个,占到总数的53%。且各行业科技竞争力差异显著,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业的科技竞争力得分与排名最后的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的得分相差682个百分点。另外,高技术行业比原料行业、资源型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在科技竞争力上要占有优势,但在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仪器仪表、专用设备等制造业上还要加强RD人员和RD经费的投入。资源型行业、原材料行业和一般制造业除了个别行业科技竞争力较强之外,整体上科技竞争力水平较弱,其中资源型行业在RD人员和经费投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专利申请等各项指标上平均值都极低;原材料行业和一般制造业主要是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新产品效益、专利申请上明显不足。在30个区县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强的只有2个,占到总数的6.67%,而科技竞争力较弱和科技竞争力弱的区县共有16个,占总数的53.33%。从各区县科技竞争力得分排名表可以看出,各区县科技竞争力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致性。五大功能区中,都市功能拓展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其他四大功能区有明显的科技竞争力优势,其次是城市发展新区。而都市功能拓展区在国外技术的引进、国内技术的购买以及专利申请等指标上得分较高,在RD人员的投入、仪器和设备经费支出以及新产品效益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城市发展新区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它在RD人员投入、仪器和设备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等指标上有较高得分,而在国外技术的引进、国内技术的购买、专利的发明上却有明显不足。都市功能核心区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因此这三个功能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较弱。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得出了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差异较大,科技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对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不够,科技研发基础平台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主要结论。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针对行业和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要发挥高技术行业的引领作用,都市功能核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另外从整体上提出了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加强科研人才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从而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F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云;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2 张曦;赵国浩;;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5期
3 谢言;高山行;;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竞争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1期
4 袁宝宝;袁贝贝;;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因素及其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实证研究[J];江西科学;2013年01期
5 魏海燕;;《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体系研究及其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5期
6 金雪军,李江东,郭娅;地区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5期
7 杜心灵;中国区域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8 施建军,张台秋;科技统计发展:方向与思考[J];统计研究;2002年01期
9 赵国杰,邢小强;ANP法评价区域科技实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10 张欣,宋化民;我国东西部科技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软科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建仁;区域科技竞争力理论及其在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樊兴贺;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立娟;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能力形成机理及其评价指标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单丽;江苏区域发展中的科技竞争力问题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4 田硕;辽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
本文编号:
2391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39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