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我国反向收购模式及其效率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9 00:07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向收购模式及其效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追求上市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扩张。反向收购作为一种高效的上市途径受到市场不断的追捧。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充斥着各种企业“借壳”之传闻,尤见“借壳”之热。而自2009年以来,证监会对反向收购的政策限制一步步加强,更是让这种方式引发了包括学者、投资者等多方的讨论与热议。反向收购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资本市场中,收购方为了实现反向收购,往往需要精心设计交易模式,市场上多种多样的反向并购模式有哪些?设计原则是什么?不同模式下企业的并购效率又有怎样的表现,是否对绩效产生影响?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从上述问题出发,本文首先对反向收购及其相关概念做出界定,介绍了国内外文献与反向收购的理论。其次,以2007-2014年我国发生的反向收购成功事件为样本,对反向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大致描绘出反向收购的特点与概貌。同时,对反向收购的模式进行归纳,并最终总结出五种基本的反向收购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每一类模式举例辨析。最后,采用目前效率研究的重要方法—DEA数据包络法,对反向收购模式是否能影响企业并购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即反向收购不能显著提高收购方的效率,在收购当年绩效下滑,第一年绩效持续下降,第二年有明显回升,但仍然未超过收购前水平。从模式上来说,五种模式均未能提高收购方的效率。在分产权和分行业的研究中,使用模式五,即资产置换方式的民营企业或是房地产企业并购后效率得以提高。 最后,本文总结了全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企业来说,应优化交易方案设计,借“净壳”上市,以更好的提高企业效率。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站在收购方视角,对我国的反向收购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划分,并将反向收购的模式与效率结合在一起得出结论,丰富了我国反向收购的研究。
【关键词】:反向收购 模式 效率 DEA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F271
【目录】:
  • 致谢5-6
  • 目录6-8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研究内容13
  •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13-15
  • 2 反向收购研究综述15-25
  • 2.1 概念界定15-17
  • 2.1.1 反向收购15-16
  • 2.1.2 借壳上市与买壳上市16-17
  • 2.1.3 反向收购效率17
  • 2.2 文献综述17-23
  • 2.2.1 反向收购文献回顾17-21
  • 2.2.2 并购效率文献回顾21-22
  • 2.2.3 小结22-23
  • 2.3 反向并购的理论基础23-25
  • 3 反向收购主要模式分析25-41
  • 3.1 反向收购现状分析25-30
  • 3.1.1 数目维持稳定25-26
  • 3.1.2 发生行业较为集中26-28
  • 3.1.3 民营企业为主力28-30
  • 3.1.4 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30
  • 3.2 反向收购模式选择原则30-31
  • 3.2.1 成本效益原则30-31
  • 3.2.2 可操作性原则31
  • 3.2.3 创新原则31
  • 3.3 反向收购方式31-32
  • 3.4 反向收购基本模式分类32-41
  • 3.4.1 模式一 股份回购+增发/换股33-35
  • 3.4.2 模式二 股权转让+增发/换股35-36
  • 3.4.3 模式三 股权转让+资产置换36-38
  • 3.4.4 模式四资产出售+增发/换股38-39
  • 3.4.5 模式五资产置换+增发/换股39-41
  • 4 不同模式下的反向收购效率分析41-61
  • 4.1 反向收购效率的实证研究方法---DEA数据包络法41-44
  •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说明44-45
  • 4.2.1 数据来源44
  • 4.2.2 样本选择44-45
  • 4.3 实证分析45-61
  • 4.3.1 反向收购总体效率分析45-47
  • 4.3.2 反向收购不同模式的总体效率分析47-54
  • 4.3.3 反向收购模式下不同产权性质的并购效率分析54-56
  • 4.3.4 反向收购模式下不同行业的并购后效率分析56-60
  • 4.3.5 小结60-61
  • 5 结论与建议61-64
  • 5.1 主要研究结论61-62
  • 5.2 建议62-63
  • 5.3 不足63-64
  • 参考文献64-66
  • 附录A 反向收购样本(2007-2014)66-68
  • 附录B 样本效率值(2007-2011)68-71
  • 作者简历71-73
  • 学位论文数据集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浩 ,龚茂泉;反向收购历史演变[J];数字财富;2004年09期

2 张小文;夏明会;;反向收购及其会计处理问题[J];经济师;2006年01期

3 狄瑞鸿;;中国企业反向收购趋势探讨[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刘恋;邓路;;我国企业在美反向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年06期

5 胡鸿高;王仁荣;;反向收购及其法律规制初探[J];中国商法年刊;2010年00期

6 谢科;企业反向收购的美国经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7 牟磊;;反向收购 借壳美国资本上市之路[J];管理与财富;2008年06期

8 程尹tD;;反向收购相关会计处理浅探[J];财会月刊;2010年32期

9 胡金玲;;国内反向收购中注入资产对价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9期

10 黄新炎;;借壳上市:“正向收购”还是“反向收购”[J];苏盐科技;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甜甜;反向收购拉高业绩 海澜之家半年赚12亿[N];企业家日报;2014年

2 龚茂泉;公司质素良莠决定反向收购效果[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记者  李豫川;“反向收购”跨越资本鸿沟[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李龙;反向收购借壳上市[N];国际商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华中炜;江苏东豪曲线“出海” 反向收购打开通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6 ;反向收购:中国民企海外上市的捷径[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高超;反向收购:看上去很美[N];国际商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秀;73家中国企业 借反向收购赴美上市[N];华夏时报;2009年

9 记者 嵇晨;“两大利器”严查反向收购中概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反向收购 弱势行情下融资新主张[N];中国证券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亮亮;我国反向收购制度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2 杨博玉;反向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玲瑶;我国反向收购模式及其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正;我国反向收购法律问题探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程默;反向收购中控制权交易定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素梅;我国企业反向收购中的税务筹划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肖岩;中国企业反向收购方式美国上市法律问题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苏佳;我国民营企业美国借壳上市的研究与实证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向收购模式及其效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255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