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0 01:37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行为深刻的影响。但随着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日趋明显和普遍,人们开始怀疑采用公允价值究竟是否能够起到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验证,并试图得出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途径和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选择偏好。在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使用规范研究方法从金融资产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损失等五个方面展开了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5-2008年剔除金融类行业后的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下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展开对比研究。在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利用扩展的Jones模型计算出的非操纵性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证券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资产减值损失作为解释变量,构建起回归方程来检验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总体样本和具有较强盈余管理动机的分组样本在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下回归结果的对比分析,本...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2.1 公允价值及其计量
2.1.1 公允价值概念界定
2.1.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2.2 盈余管理及其计量
2.2.1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2.2.2 盈余管理动机
2.2.3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2.3.1 金融资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3 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5 资产价值损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
3.1 研究假设
3.1.1 总体检验假设
3.1.2 分组检验假设
3.2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3.2.1 变量选取
3.2.2 模型构建
3.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3.1 样本选取
3.3.2 数据来源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3.5 回归分析
3.5.1 共线性问题诊断
3.5.2 总体样本回归分析
3.5.3 分组样本回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4.1 实证结论
4.2 相关政策建议
4.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26572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2.1 公允价值及其计量
2.1.1 公允价值概念界定
2.1.2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2.2 盈余管理及其计量
2.2.1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2.2.2 盈余管理动机
2.2.3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理论分析
2.3.1 金融资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3 债务重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3.5 资产价值损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
3.1 研究假设
3.1.1 总体检验假设
3.1.2 分组检验假设
3.2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3.2.1 变量选取
3.2.2 模型构建
3.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3.1 样本选取
3.3.2 数据来源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3.5 回归分析
3.5.1 共线性问题诊断
3.5.2 总体样本回归分析
3.5.3 分组样本回归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4.1 实证结论
4.2 相关政策建议
4.3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26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02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