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房地产论文 >

武汉市居民居住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14:53
  城市居住空间作为城市社会基本空间类型与重要的功能空间,其结构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城市社会和谐的构建与城市效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城镇化高速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扩张以及大规模人口的快速积聚,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以经济收入为基础的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越来越凸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调整城市居民居住空间来有效解决不同收入群体间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现象,并有效改善和提高不同收入群体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对城市发展与城市社会和谐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滞性限制,根据国外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居住空间布局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居民迁移的方向,且房地产市场数据能够快速反应住房供给结构变化并预测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结构与趋势。因此本文对武汉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时,借鉴生态学派、新古典学派、行为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制度学派等成熟的居住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基础上,应用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的扇形理论、乌尔曼与哈里斯的多核心理论、阿郎...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居住空间结构
        1.4.2 住区近域郊区化
        1.4.3 住区远域郊区化
        1.4.4 居住空间分异
        1.4.5 非正规住区
        1.4.6 “包容性”居住空间发展
        1.4.7 “租售并举”的混居模式
2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2.1.1 权衡理论(Trade OffTheory)
        2.1.2 土地经济学理论
        2.1.3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2.1.4 社会网络理论
        2.1.5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
    2.2 社会空间统一体论(Socio-spatial dialectic theory)
3 武汉市居住空间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
    3.1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
        3.1.1 解放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
        3.1.2 解放后城市空间结构发展
    3.2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
        3.2.1 1949年以前:居住空间按社会阶层分化
        3.2.2 1949年-1979年:传统巨型蜂巢式结构
        3.2.3 1980年以来:新型多元化社区并存与发展
    3.3 居民居住状况剖析
        3.3.1 住房规划情况
        3.3.2 住房建设
        3.3.3 居住空间分布
        3.3.4 住房需求与消费状况
        3.3.5 居住条件
    3.4 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居住空间分异现象日益突出
        3.4.2 居住空间呈现向郊区延伸趋势
4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分析
    4.1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定量分析
        4.1.1 研究范围与数据获取
        4.1.2 不同价格商品住房的空间分异格局
        4.1.3 不同类型住宅区空间分异格局
        4.1.4 人口变动、社会阶层的居住空间分异
        4.1.5 经济适用住房的居住空间分异
        4.1.6 居住隔离度分析
    4.2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模式
        4.2.1 四大圈层
        4.2.2 多扇面
        4.2.3 多中心综合组团模式
    4.3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
        4.3.1 居住空间新圈层-扇形式分异
        4.3.2 环湖沿江地带居住空间差异明显
        4.3.3 中心城区居住隔离现象凸现
        4.3.4 近郊区外缘成为主要居住区
        4.3.5 社会阶层收入差异与居住空间分异相吻合
        4.3.6 封闭居住社区内邻里交往淡漠
        4.3.7 中高收入群体片状分布,中低收入群体居住融合趋势
    4.4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原因
        4.4.1 城镇化的发展
        4.4.2 社会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革
        4.4.3 人地资源约束
        4.4.4 基础设施建设异质化
        4.4.5 城市规划与旧城改造
        4.4.6 住房供需多样化
5 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对城市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
    5.1 正效应
        5.1.1 充分体现土地价值
        5.1.2 有利于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5.1.3 有利于消除住宅市场积压
        5.1.4 有利于城市社区管理
    5.2 负效应
        5.2.1 居住隔离加剧
        5.2.2 中低收入群体的空间享有权被剥夺
        5.2.3 “灰色区”“绝望景观区”增多
6 对策与措施
    6.1 住房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6.1.1 意义
        6.1.2 内容
    6.2 住区郊区化发展
        6.2.1 实施住区近域郊区化
        6.2.2 实施住区远域郊区化
    6.3 建立“租售并举”的混居模式
        6.3.1 混居模式的涵义与目标
        6.3.2 混居的利弊分析
        6.3.3 武汉市居住混居模式的构建
    6.4 发展非正规住区
        6.4.1 内涵
        6.4.2 建设方法与内容
    6.5 完善武汉市住房保障与供应体系
        6.5.1 原则
        6.5.2 措施
    6.6 “包容性”居住空间发展
7 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现城市各阶层混合居住的城市规划策略[J]. 张卓.  山西建筑. 2010(24)
[2]新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 宋伟轩,吴启焰,朱喜钢.  地理学报. 2010(06)
[3]恩格斯的居住正义思想及其启示[J]. 王文东.  哲学动态. 2010(05)
[4]政府主导梯级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以厦门市保障性住房新政为例[J]. 魏丽艳,陈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0(04)
[5]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J]. 易峥.  城市规划. 2009(11)
[6]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不容乐观——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与思考[J]. 陈少君,李顺来.  武汉学刊. 2009(04)
[7]户口、迁移与居住分异——以武汉为例的实证研究[J]. 黄友琴,易成栋.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6)
[8]浅谈城市住房改革与城市规划发展[J]. 李进.  民营科技. 2009(06)
[9]武汉存量房超过14万套[J]. 陈红霞.  中华建设. 2009(05)
[10]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群体隔阂——对失地农民城市居住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 罗震宇,秦启文.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1)

博士论文
[1]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住房制度研究[D]. 翟波.青岛大学 2009
[2]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 夏刚.重庆大学 2008
[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D]. 姜斌.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D]. 崔竹.中共中央党校 2008
[5]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问题研究[D]. 焦怡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
[6]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研究[D]. 刘振聚.天津大学 2007
[7]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 杨上广.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 王波.同济大学 2006
[2]武汉市城市形态研究[D]. 刘义军.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78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078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