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07:49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馈影响效应关系。国内外实践证明,二者的协调发展,是从根源上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解决现有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本论文从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的理论发展和评价模型的研究着手,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综合认识,探讨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及二者的协调内容和手段。同时,为进一步深刻认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机制,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来辅助城市规划相关部门理性决策和制定出适合于城市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这将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城市交通规划制定、交通政策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相关的理论与案例研究,将立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从中观层面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提取,采用系统理论构建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天津市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实证研究对象,并对天津市解放南路片区的两个规划方案进行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程度的评价。进一步根据评价的结果,对规划对象的土地利用与...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笔者绘)
利用- 1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动态关系(笔者绘)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交通发展的影响从尺度范围可分为: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交通模式的影响式分为高密度集中模式与低密度分散模式两交通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以往的研究,比例大幅增加,私家车出行比例则相应减少交通使用率越高。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越长,相应的城市具速度的要求。土地开发密度越高,单位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量要求越高,从而支持了
图 2- 2 城市空间规模、用地密度对交通模式影响(资料来源:《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①)高密度集中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小汽车模式向公共交通模式和式转变,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大力支撑的作用。(2)中观:区域土地混合开发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区域不同类型土地的混合开发程度对该功能片区的划分、人口和就业岗布以及城市空间布局有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和出行空间分布等特征[19]。单一功能用地模式强调用地功能的分区,一个分区以一种用地功能,辅助少量其他功能设施用地;混合功能用地模式则更多的强调多种用衡使用,目的在于协调和平衡片区内各类功能土地,从而减少居民出,使得居民能在较短的出行距离内完成相应的基本生活需求(工作、上学、购物、看病等)。(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J]. 郑猛. 现代城市研究. 2010(01)
[2]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褚浩然,王江燕,周延虎,郭泉颖. 城市交通. 2008(05)
[3]依据交通承载力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 郑猛,张晓东. 城市交通. 2008(05)
[4]出行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关系研究——以广州中心片区为例[J]. 林红,李军. 城市规划. 2008(09)
[5]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 罗铭,陈艳艳,刘小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4)
[6]层次分析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廖开荣. 建筑. 2008(12)
[7]影响城市交通的土地开发行为分析[J]. 杜恒,周娟. 城市交通. 2006(04)
[8]芝加哥大都市区规划:方案规划的成功案例[J]. 丁成日. 国外城市规划. 2005(04)
[9]土地使用与交通的整合: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J]. 张明,丁成日,Robert Cervero.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4)
[10]国外的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研究[J]. 赵童,谢蜀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06)
博士论文
[1]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 姜克锦.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杨励雅.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高密度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布局规划研究[D]. 曾小林.重庆交通大学 2009
[2]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研究[D]. 王文奇.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交通关系研究[D]. 阳丹.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福建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 接栋正.福建师范大学 2006
[5]天津市公共交通运营设施研究[D]. 刘丽华.天津理工大学 2006
[6]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 丁振国.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8450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笔者绘)
利用- 1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的动态关系(笔者绘)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交通发展的影响从尺度范围可分为: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交通模式的影响式分为高密度集中模式与低密度分散模式两交通方式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以往的研究,比例大幅增加,私家车出行比例则相应减少交通使用率越高。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越长,相应的城市具速度的要求。土地开发密度越高,单位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量要求越高,从而支持了
图 2- 2 城市空间规模、用地密度对交通模式影响(资料来源:《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①)高密度集中开发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小汽车模式向公共交通模式和式转变,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大力支撑的作用。(2)中观:区域土地混合开发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区域不同类型土地的混合开发程度对该功能片区的划分、人口和就业岗布以及城市空间布局有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和出行空间分布等特征[19]。单一功能用地模式强调用地功能的分区,一个分区以一种用地功能,辅助少量其他功能设施用地;混合功能用地模式则更多的强调多种用衡使用,目的在于协调和平衡片区内各类功能土地,从而减少居民出,使得居民能在较短的出行距离内完成相应的基本生活需求(工作、上学、购物、看病等)。(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J]. 郑猛. 现代城市研究. 2010(01)
[2]北京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褚浩然,王江燕,周延虎,郭泉颖. 城市交通. 2008(05)
[3]依据交通承载力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 郑猛,张晓东. 城市交通. 2008(05)
[4]出行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关系研究——以广州中心片区为例[J]. 林红,李军. 城市规划. 2008(09)
[5]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 罗铭,陈艳艳,刘小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4)
[6]层次分析法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廖开荣. 建筑. 2008(12)
[7]影响城市交通的土地开发行为分析[J]. 杜恒,周娟. 城市交通. 2006(04)
[8]芝加哥大都市区规划:方案规划的成功案例[J]. 丁成日. 国外城市规划. 2005(04)
[9]土地使用与交通的整合:新城市主义和理性增长[J]. 张明,丁成日,Robert Cervero.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4)
[10]国外的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一体化研究[J]. 赵童,谢蜀劲.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06)
博士论文
[1]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 姜克锦.西南交通大学 2009
[2]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D]. 杨励雅.北京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城市高密度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布局规划研究[D]. 曾小林.重庆交通大学 2009
[2]基于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研究[D]. 王文奇.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道路交通关系研究[D]. 阳丹.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福建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 接栋正.福建师范大学 2006
[5]天津市公共交通运营设施研究[D]. 刘丽华.天津理工大学 2006
[6]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 丁振国.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9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49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