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改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0 18:22
本文从空间区位、环境建设、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等角度,深入分析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的形成原因、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对城中村改造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全面分析,从国内新形势出发,重新审视现行改造策略的缺失,指出规划改造难以实施的根源实际上是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享问题。由此从改造目标和理念上,提出城中村改造须从偏重单方利益转变为注重多方共赢,认为实现共赢的核心问题是:在政府的公正引导下,兼顾村民的可持续生计,考虑流动人口的居住福利,并将多方可共享的利益最大化。 在改造策略上,在政府的公正引导的原则下,把经济利益和策略突破两大要素结合,对于不同的城中村采用不同的改造模式,在实施措施本文针对实现共赢的核心问题,提出从完善拆迁补偿机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来保障村民的可持续生计,并加大廉租公寓建设来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吸引有实力有信誉有品牌的大型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并可以通过物质环境的规划来提升地块价值,保证多方利益的持续增长,并在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方面进行了探索。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中村
1.1.2 城中村拆迁改造所引发的利益冲突
1.1.3 各方利益的兼顾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1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的特征概述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西方更新改造综述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2.3 国内相关的改造实践
2.3 共赢的理论
第三章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改造主体研究
3.1 显性的相关利益主体
3.1.1 政府
3.1.2 开发商
3.1.3 本地原住民
3.1.4 村集体
3.2 隐性的相关利益主体
3.2.1 流动人口
3.2.2 动迁实施单位
3.2.3 评估单位
3.3 政策新形势对改造主体的影响
3.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3.2 物权法的实施
第四章 以共赢为理念的改造机理研究
4.1 现行城中村改造的缺失
4.1.1 政府主导:职能定位偏,拆迁矛盾大
4.1.2 开发商主导:公众参与少,利益纠纷多
4.1.3 村集体主导:项目品质低,资金缺口大
4.2 城中村改造的原则
4.2.1 公正性原则
4.2.2 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
4.2.3 可持续性原则
4.2.4 可操作性原则
4.2.5 参与性原则
4.2.6 利益与风险共享原则
4.3 城中村改造的共赢
4.4 实现共赢的核心问题
4.4.1 失地原住民的可持续生计
4.4.2 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
4.4.3 扩大升值空间的规划方案
4.4.4 政府的公正引导
第五章 基于共赢理念的改造策略研究
5.1 改造实现共赢的基本框架
5.1.1 综合的整体目标
5.1.2 改造模式的选择
5.2 改造实现共赢的实施措施
5.2.1 保证村民的可持续生计
5.2.2 兼顾流动人口的居住福利
5.2.3 提升地块价值的规划方案
5.2.4 推行公众参与机制
5.3 改造实现共赢的政策建议
5.3.1 强化政府引导功能
5.3.2 提供地价优惠政策
5.3.3 跟进城市管理措施
5.3.4 推广村民的再教育
第六章 共赢理念在深圳市南山区大冲村改造的应用
6.1 案例选择的缘由
6.2 项目概况
6.2.1 区位及范围
6.2.2 面临的挑战
6.3 实现共赢的策略应用
6.3.1 将可享利益最大化的规划方案
6.3.2 对村民最优惠的还迁补偿
6.3.3 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安置
6.3.4 合理公正的政府管理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设计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 成得礼.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3)
[2]谈共赢博弈理念的应用价值[J]. 麦强盛. 商业时代. 2007(36)
[3]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J]. 蓝宇蕴,郭正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魏立华,闫小培. 城市规划. 2005(07)
[5]西安市城中村问题及改造探讨[J]. 刘军民,黄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6]陆学艺眼中的和谐社会[J]. 贺海峰. 安徽决策咨询. 2004(12)
[7]城市化后的村庄改建模式研究[J]. 王福定. 人口与经济. 2004(06)
[8]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 城市规划. 2004(03)
[9]旧城改造强制拆迁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 曹涵,张国华. 城市规划. 2003(11)
[10]对城中村改造的几点认识[J]. 王晓东,刘金声. 城市规划. 2003(11)
硕士论文
[1]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创新策略研究[D]. 庄志强.同济大学 2008
[2]对“城中村”改造的再认识[D]. 黄皓.同济大学 2006
[3]杭州城中村改造研究[D]. 应四爱.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7285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城中村
1.1.2 城中村拆迁改造所引发的利益冲突
1.1.3 各方利益的兼顾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1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的特征概述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西方更新改造综述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2.2.3 国内相关的改造实践
2.3 共赢的理论
第三章 流动人口聚居型"城中村"改造主体研究
3.1 显性的相关利益主体
3.1.1 政府
3.1.2 开发商
3.1.3 本地原住民
3.1.4 村集体
3.2 隐性的相关利益主体
3.2.1 流动人口
3.2.2 动迁实施单位
3.2.3 评估单位
3.3 政策新形势对改造主体的影响
3.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3.2 物权法的实施
第四章 以共赢为理念的改造机理研究
4.1 现行城中村改造的缺失
4.1.1 政府主导:职能定位偏,拆迁矛盾大
4.1.2 开发商主导:公众参与少,利益纠纷多
4.1.3 村集体主导:项目品质低,资金缺口大
4.2 城中村改造的原则
4.2.1 公正性原则
4.2.2 公平与效益并重的原则
4.2.3 可持续性原则
4.2.4 可操作性原则
4.2.5 参与性原则
4.2.6 利益与风险共享原则
4.3 城中村改造的共赢
4.4 实现共赢的核心问题
4.4.1 失地原住民的可持续生计
4.4.2 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
4.4.3 扩大升值空间的规划方案
4.4.4 政府的公正引导
第五章 基于共赢理念的改造策略研究
5.1 改造实现共赢的基本框架
5.1.1 综合的整体目标
5.1.2 改造模式的选择
5.2 改造实现共赢的实施措施
5.2.1 保证村民的可持续生计
5.2.2 兼顾流动人口的居住福利
5.2.3 提升地块价值的规划方案
5.2.4 推行公众参与机制
5.3 改造实现共赢的政策建议
5.3.1 强化政府引导功能
5.3.2 提供地价优惠政策
5.3.3 跟进城市管理措施
5.3.4 推广村民的再教育
第六章 共赢理念在深圳市南山区大冲村改造的应用
6.1 案例选择的缘由
6.2 项目概况
6.2.1 区位及范围
6.2.2 面临的挑战
6.3 实现共赢的策略应用
6.3.1 将可享利益最大化的规划方案
6.3.2 对村民最优惠的还迁补偿
6.3.3 针对流动人口的居住安置
6.3.4 合理公正的政府管理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设计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 成得礼.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3)
[2]谈共赢博弈理念的应用价值[J]. 麦强盛. 商业时代. 2007(36)
[3]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J]. 蓝宇蕴,郭正林.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4]“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魏立华,闫小培. 城市规划. 2005(07)
[5]西安市城中村问题及改造探讨[J]. 刘军民,黄惠.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6]陆学艺眼中的和谐社会[J]. 贺海峰. 安徽决策咨询. 2004(12)
[7]城市化后的村庄改建模式研究[J]. 王福定. 人口与经济. 2004(06)
[8]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 城市规划. 2004(03)
[9]旧城改造强制拆迁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 曹涵,张国华. 城市规划. 2003(11)
[10]对城中村改造的几点认识[J]. 王晓东,刘金声. 城市规划. 2003(11)
硕士论文
[1]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与创新策略研究[D]. 庄志强.同济大学 2008
[2]对“城中村”改造的再认识[D]. 黄皓.同济大学 2006
[3]杭州城中村改造研究[D]. 应四爱.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17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71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