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流向与管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1 10:51
近年,在国家大力发展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和居民对金融服务需求增多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创新并积极开展消费贷款业务。这不但满足了我国居民的诸多消费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推动力。但随着借贷者超规定范围使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规模不断快速扩展的消费贷款成为严重干扰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政府为此出台了多项管控政策,但成效甚微。因此,探讨消费贷款流向及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出解决措施,促进消费贷款正向高效流动,提高其推动我国消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力度,本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论文归纳了当前我国消费贷款流向现状,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并重,以购买个人住房为主、贷款主体为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贷款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贷款的正负效应皆非常显著。并存在着消费贷款供求错位严重、消费贷款业务结构比例不合理、消费贷款流向地域不均衡、设定用途和实际用途偏离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是政策偏重、市场环境、商业银行的逐利动机和居民消费观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次,本论文归纳出了当前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措施,并分析了其...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之处
第二章 消费贷款流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消费贷款流向现状
(一) 抵押和信用贷款方式并重
(二) 贷款消费以购买个人住房为主
(三) 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为贷款主体
(四) 贷款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
(五) 贷款的正负效应显著
二、消费贷款流向存在问题
(一) 消费贷款供求错位严重
(二) 消费贷款业务结构比例不合理
(三) 消费贷款流向地域不均衡
(四) 设定用途与实际用途偏离大
三、消费贷款流向问题的成因
(一) 商业银行逐利动机
(二) 市场环境
(三) 政策偏重
(四) 居民消费观念
第三章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有效性、扭曲及漏洞
一、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措施及有效性
(一)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措施
(二)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有效性
二、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扭曲
三、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漏洞
(一) 银行对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监管意识淡薄
(二) 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不易界定
(三) 相关法规对超合规范围使用贷款资金处罚力度不够
(四)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技术手段存在盲区
(五) 借款人改变消费贷款资金用途手段隐匿
第四章 消费贷款流向有效管控的国外经验
一、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
二、健全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三、完备的征信管理体系
四、先进的风险管理监测工具
第五章 促进消费贷款正向高效流向的管控建议
一、完善消费贷款相关法规
二、强化银行风险意识和监管效果
三、加大对消费贷款主体的惩罚力度
四、建立消费贷款流向监测大数据库
五、增加银行监控消费贷款流向的权利和手段
六、创新消费贷款产品和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6248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之处
第二章 消费贷款流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消费贷款流向现状
(一) 抵押和信用贷款方式并重
(二) 贷款消费以购买个人住房为主
(三) 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为贷款主体
(四) 贷款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
(五) 贷款的正负效应显著
二、消费贷款流向存在问题
(一) 消费贷款供求错位严重
(二) 消费贷款业务结构比例不合理
(三) 消费贷款流向地域不均衡
(四) 设定用途与实际用途偏离大
三、消费贷款流向问题的成因
(一) 商业银行逐利动机
(二) 市场环境
(三) 政策偏重
(四) 居民消费观念
第三章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有效性、扭曲及漏洞
一、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措施及有效性
(一)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措施
(二)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有效性
二、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扭曲
三、消费贷款流向管控的漏洞
(一) 银行对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监管意识淡薄
(二) 贷款用途的真实性不易界定
(三) 相关法规对超合规范围使用贷款资金处罚力度不够
(四) 消费贷款流向管控技术手段存在盲区
(五) 借款人改变消费贷款资金用途手段隐匿
第四章 消费贷款流向有效管控的国外经验
一、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
二、健全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
三、完备的征信管理体系
四、先进的风险管理监测工具
第五章 促进消费贷款正向高效流向的管控建议
一、完善消费贷款相关法规
二、强化银行风险意识和监管效果
三、加大对消费贷款主体的惩罚力度
四、建立消费贷款流向监测大数据库
五、增加银行监控消费贷款流向的权利和手段
六、创新消费贷款产品和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62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angdichanjingjilunwen/386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