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制造业升级 空间外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1BJL045)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1YJA790196)的资助
【分类号】:F719;F273.1;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不断变迁,由管理功能(润滑剂作用)到促进功能(生产力作用)再到今天的战略功能(推进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重视。虽然理论上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根源于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分工深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乃华;;我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工业的外溢效应及其区域边界——基于HLM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2 李思慧;;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企业能源效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3 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省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4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5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6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陈健;蒋敏;;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产业关联机制下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8 周鹏;余珊萍;韩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相关性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9 赵玉林;徐娟娟;;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严北战;;集群式产业链形成与演化内在机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雨;曾克峰;刘超;于吉涛;;农业产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驱动力分析——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禄雪焕;;FDI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婷;周立新;;FDI与重庆市内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5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6 严海宁;谢奉军;;基于长期协整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7 何伟;夏莘栋;;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王耀辉;;中国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9 邓路;;FDI溢出效应与自主技术创新效率:一个高技术产业特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10 王翔;;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梅洪常;邓雪芬;;FDI与自主创新:基于重庆地区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杜兴强;曾泉;王亚男;;寻租、R&D与公司业绩: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甄丽明;唐清泉;;管理层风险偏爱、报酬激励与企业R&D投入——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少军;刘志彪;;总部经济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李成刚;吴涛;;技术创新投入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我国大中型制造业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谭伟生;中部地区利用FDI质量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丽;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善勇;辽宁省企业R&D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廉国恩;FDI对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姜承武;FDI、金融发展对我国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少波;江苏省引资质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玉奇;FDI对我国食品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王岩;我国信息产业吸纳就业的统计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5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6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7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8 杨向阳;高觉民;童馨乐;;关于服务业集聚研究的若干思考[J];财贸经济;2009年02期
9 魏守华;韩晨霞;;城市等级与服务业发展——基于份额偏离分析法[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10 臧新;刘晓沛;张昕;;产业集聚与分散状态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基于制造业典型行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陈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高静;黄繁华;;信息不对称下生产性服务业FDI的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3 吴曙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升级协同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13期
4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5 徐学军;冯骥龙;刘东阳;;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协调发展状况[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6 郭崇义;庞毅;;北京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陈艳莹;原毅军;袁鹏;;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与界定[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治;王耀中;;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关系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9 潘朝相;徐玲;;长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2期
10 孙华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演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莉;;生产性服务业:新一轮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鹤春;张怀野;;推进沈阳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快发展的对策构建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第六章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A];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8年
7 于琨;张展;李怀忠;;生产性服务业与辽宁生态省建设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高丽峰;王兴权;曲丹丹;;基于互动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9 李四化;;关于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暨市委党校 斯妙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制造业升级[N];绍兴日报;2011年
2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黄建军;梅兰进军生产性服务业[N];泰州日报;2008年
3 胡虎;进军生产性服务业正当时[N];人民邮电;2008年
4 记者 肖新华;新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N];温州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李宁;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商竞相入驻江桥[N];东方城乡报;2009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来有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保增长[N];人民邮电;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玉峰;生产性服务业拓宽天钢路[N];天津日报;2009年
9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王佳元;水平不同 政策各异[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龚丹韵;回暖阶段上海如何加速转型[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孙青芬;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樊文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及其形成机理[D];浙江大学;2013年
9 贾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张志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静静;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李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娜;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自增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俊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莹;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功能互动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9 刘银莲;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若干模式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泽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制与经验——来自230个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6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