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
本文关键词: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集聚动力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发现,与传统制造企业集聚以追求成本剩余为主不同,服务企业集聚主要追求收益剩余;通过产品特征分析发现,与传统制造产品可存储和远距离传输不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具有同一性。正是因为这两个方面的改变,服务业集聚的评价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即与传统制造业集聚将行业的区域集聚和行业内企业集聚结合起来评价不同,服务业集聚应从这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流动站 武汉大学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二维评价 集聚动力 美国服务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及升级策略研究”(批准号70772046)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服务业集群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20070420799)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全球自由流动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早就摒弃了全面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各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区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深,产业集中成为区域发展的一个有效模式。与此同时,投资的自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企业有可能在全球范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跃辉;欧洲公共服务创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谢一帆;古雯;;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创新模式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张晓磊;杨术;;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吴小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郑恒峰;;服务行政视野下的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7 陈跃刚;吴艳;;都市圈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8 王宏顺;贾少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9 吴春梅;乐琴;;公共服务项目中政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基于武汉柏泉农场的个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0 李翠萍;王玉华;;基于失地农民问题视角的政府职能网络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臧雷振;;比较视域下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因应[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雪;;基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政府顾客满意度测量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蔡琛;;财政学视野中的中国公共预算研究:从“边缘化”到“主流化”,,从“精英化”到“大众化”[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南;;基于集体行动机制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构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徐虹;孙晔;;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周文学;;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失灵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9 河工大课题组;;廊坊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0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玉栋;公共支出的人本绩效预算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6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9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晓丽;提升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战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清元;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永和;新时期提升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建喜;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2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3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4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5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2 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3 陈超;;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1期
4 何骏;;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与集聚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5 张旺;申玉铭;周跃云;;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J];热带地理;2011年04期
6 吴三忙;;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化分工水平:1995~2005[J];改革;2007年12期
7 任青丝;;新疆兵团棉花产业集群集聚程度与布局研究[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0年03期
8 林善浪;张惠萍;;通达性、区位选择与信息服务业集聚——以上海为例[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9 杜瑜;樊杰;;基于产业-人口集聚分析的都市经济区空间功能分异——以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马静;;积极引导外资 促进我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长德;;集聚与增长: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的证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敏;徐e
本文编号:284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28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