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对制造业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等5个可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因素的分析,本文以我国两座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北京市和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上述两座城市的宏观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层级回归模型对上述因素是否能够显著调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上述5个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本文就如何利用调节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地区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有效性
【分类号】:F719;F127;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在全球以及各国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截止到2009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70%。其中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1985年的62%提高到2009年的74%,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出现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的新发展[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4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5 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赵卓,孙燕东;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理论依据及政策取向[J];当代财经;2004年11期
7 芮明杰,袁成,胡金星,聂子龙;我国流通企业赢利模式的创新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7期
8 陈柳钦;;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9 唐晓华,张保胜;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理论观点及其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2期
10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卫东;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特征分析及管理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于良春;自然垄断行业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4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杜健;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溢出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郭鸿雁;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广电产业合作竞争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7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滕颖;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邹毅实;我国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穗生;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分析[D];汕头大学;2001年
2 陈慧;面对入世: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牛卫平;网络并购与企业成长[D];汕头大学;2002年
4 刘平;论基于三个层面的企业跨国并购[D];湘潭大学;2002年
5 周春花;高技术产业聚群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6 董理;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研究及对中国实践的初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海波;中国风险投资企业组织形式法律设计研究—中美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8 侯建香;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詹浩勇;论信息产业融合的意义及其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张国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2 马健;产业融合与融合产品的需求增长——基于修正的Bass模型的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2期
3 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4 吕政;刘勇;王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6 张世贤;工业投资效率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兼与郭克莎博士商榷[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7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郑吉昌,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10 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金武;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铭;;服务业发展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J];上海国资;2010年01期
2 蒋希;李锦飞;;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1期
3 王超铧;;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4 潘建国;;广州服务业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魏建;张旭;姚红光;;生产性服务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理论探讨;2010年01期
6 钟若愚;;深圳服务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途径[J];特区经济;2010年02期
7 张敏;;新疆生产性服务业概况[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01期
8 纪春礼;李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J];未来与发展;2010年01期
9 曾巧生;;论加快发展江西生产性服务业[J];求实;2010年01期
10 贺涛;;台湾发展服务业的启示[J];上海商业;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麟;;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A];民革组织为天津市“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做贡献主题研讨会材料[C];2010年
2 董轶群;查冬冬;;信息化和低碳化技术引领下的城市未来[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胜洲;;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关键在于分工协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韩景华;;世界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示[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周长林;孟颖;;京津滨产业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彭岚;;基于知识溢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FITME 2010) Volume 3[C];2010年
8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许忠伟;;会展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智玲;;北京会展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发展定位研究[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光明日报;2011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光明日报;2011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N];光明日报;2011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叶晓楠;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改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0年
2 董建锴;陕西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喻国伟;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智;黑龙江省传统优势支柱产业服务外包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6 夏青;现代服务业演化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8 闫永琴;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包晓雯;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莉;CEPA框架下粤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让淑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叶圣;南京市政府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雪;韩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曲波远;大连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邓青;济南市历下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施甜甜;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周安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林洁;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山东省主导产业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2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