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服务经济论文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7 23:03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对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在五个细分行业中,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工业化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西部以及五个细分行业,服务效率均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对全国及东部、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产业融合程度的促进作用也较弱或不显著;从全国层面来看,政府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细分行业中的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也与政府规模正相关;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与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工业化程度 服务效率 产业融合程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2YJA7900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0YJC790331) 欧盟—中国合作项目“UR-BACHINA(SSH.2010.4.1-3),WP2,2011-2015”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生产性服务业是近年来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领域。作为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生产性服务业最早是由Green-field[1]提出,经众多学者的深化发展,目前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已达成基本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9期

2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4 胡国平;徐显峰;刘军;刘晓博;;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5 程大中;;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国际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6 庄树坤;刘辉煌;张冲;;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年06期

7 杨仁发;刘纯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改革;2011年01期

8 吴晓云;;我国各省区生产性服务业效率测度——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进;徐谷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宋马林;;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刘燕;;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1期

5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尹琳琳;苏秦;陈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9期

7 陈婷;苏秦;尹琳琳;;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关联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8 王德章;;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构建和谐社会:以黑龙江省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9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10 刘园园;苏秦;陈婷;;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效益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向东;;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4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王德章;;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6 周国华;王岩岩;;服务型制造模式研究[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江静;;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房长兴;罗和平;吴秋爽;高志永;;沈阳市机床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虹;吕兴洋;杨永梅;;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10 谢芳;;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段建强;基于分工理论的运输行为演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祝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运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杜申强;影响中国地域间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继萍;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蒋玉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2 丁辉侠;冯宗宪;;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一个区位优势分析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3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4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5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6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7 高春亮;乔均;;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8 闫小培,钟韵;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5年05期

9 钟韵;;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10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斌;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04期

2 熊珊;高岩;;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9年04期

3 刘炜;;宝鸡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4 ;慧创国际标志的含义和公司简介[J];上海商业;2006年11期

5 汪斌;金星;;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6 唐强荣;庄伯超;叶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基于广东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15期

7 张本波;;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形势的几点认识[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04期

8 查贵勇;;中国服务业吸引FDI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6期

9 庄岩;;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年09期

10 徐\阌,

本文编号:331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fwjj/331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