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发布时间:2016-07-27 14:09

  本文关键词: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发表 >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发布日期: 2014-09-26 发布:  

  2014年1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17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介绍了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立,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保证现代化农业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 生产力 市场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问题。信息化和市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贯穿于农业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繁荣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促进发展,谁占据着最新信息即可占领市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促进农业改造,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稳定持续的增长。信息化农业包含有不同的内容。具体如下:
  (一)农业教育和科技的信息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发展农业的根本在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全面促进农业教育和科技信息化,发展更专业更开放的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农民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高端农业人才,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投入生产,大力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
  (二)农业生产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水、土地、空气、光照、营养要素等。生产要素的信息化就是掌握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出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方案意见,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改革和创新。
  (三)农业市场信息化
  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种植,保证产品有销售市场。其次,农业市场的信息化可以保证农业管理的先进性,以最新技术改进管理模式和生产程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市场最新信息选择最先进的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料促进生产方式的发展,以生产方式确保生产力的提高。
  二、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化经营
  农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出现了“难买”、“难卖”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市场混乱的后果。以信息化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大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化经营和销售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利用新型服务体系,大大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保证农产品的销售量。
  (二)由传统型农业转化为知识型农业
  传统农业即资源型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要求。知识型农业就是依靠现代化知识和技术,用先进理论指导生产,以先进技术投入生产,以现代化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以农业信息化管理促进知识型农业的转化是当务之急。
  (三)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生产者,整体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方式陈旧。现代化农业生产,人才是关键和核心。加大农业教育的投入,培养出新型专业农业人才。另一方面,以多方式多渠道,引导和教育农民,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的作用,从而利用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
  (四)促进农业增长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以传统方式经营的农业由于市场信息滞后,不仅产品滞销,其收成也不稳定。受气候、人为等因素制约,农产品的生长和收成常常导致农民的亏损,严重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依靠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通过信息化经验模式,掌握最新市场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种植,且利于最新生产技术和理论作为指导,全面改进种植方式,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出存在的问题
  (一)广大农民信息意识薄弱
  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获取信息能力较弱,信息意识不强。尤其是目前,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留下的年老者接受能力较为薄弱。多数农民缺乏计算机知识,不会利用计算机网络,严重阻碍了农村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阻碍和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不利于信息管理化的发展。相当部分领队对于信息化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未能把信息化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导致信息化的推广未能前进。
  (二)网络成本较高,覆盖率低
  对多数农民而言,网络使用成本颇高且是不必要的,导致农村网络覆盖率低。这就导致农民对于农业网站的访问量大大降低,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而且,大多数农民的计算机水平较为低下,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三)信息匮乏,无法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
  由于当前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发展并不完善,导致信息的不完整、不可靠,无法满足相关对象的需求。造成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农业经济信息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度、机构不全、资金不足;对于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开发不足;信息资源匮乏、来源单一,转载较多,且信息特色不突出,传播渠道狭窄,农业信息实际应用不够,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
  (四)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法规制度滞后
  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对信息化建设起到很好地规划、引导、监督作用,导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接受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也未形成明确的法制和规范,无法保障其正常运行,许多农业信息产品不能得到推广应用。
  四、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保证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领导到位就是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工作,保证每一环节的专业人才可以积极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要做好资金支持工作且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腐败现象或浪费现象的发生。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措施或政策,如鼓励个人、集体或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鼓励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广泛调动可利用资源,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业。   (二)提升服务质量,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进信息网络的应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保证对相关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类、整理,便于不同适用对象的利用,同时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和完整性。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降低网络体系的运营成本,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对于提升网站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与教育
  当前信息服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知识水平、信息意识、应用信息能力,才能建立一支合格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全面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教育和培训也是提升农业素质和能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分级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信息专业的人才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只有具有高素质的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村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的稳定和提高,保证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目前,我国实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农村较少,广大农村对于农业信息化无意识,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最直接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便于农业信息化的开展。选择一些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乡村组建示范基地,采用政府补助、项目带动、企业优惠、农户自筹的方式对示范基地进行支持,保证基地内农民有一半以上拥有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查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氛围。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广泛建设信息示范化基地。
  (五)做好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信息网络虽然传播快,在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储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的很多地区,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直观、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工具。促进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有利于两者的优势互补,是信息化管理的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和传播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农业信息化的建成将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也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信息化在现代农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理论和科技投入农业生产,以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慧.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N].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Z1)
  [2]田春玉.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06)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推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76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