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赋权与环境抗争
本文关键词: 网络赋权 环境非正义 环境抗争 出处:《江海学刊》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草根民众的环境抗争行动日益增多,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崛起,使环境抗争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向。但是,网络媒体有着自身的运作规律,随着抗争客体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再造,以及网络媒体自身局限性的不断显现,草根民众的网络优势逐渐丧失,尤其在"网络幻象"破灭之后,草根民众的环境抗争将会产生诸多负效应。有鉴于此,各级政府除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之外,还更应看到表象背后的利益表达及草根民众的无奈选择。而合理有效的治理之道,在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吸引公众参与环境政策生产,以环境正义为基本准则,构建正规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st actions of grassroots people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especially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media, which makes the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take on the trend of "network". However, the network media has its own operation law. With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hegemony of the object in cyberspace and the unceasing appearanc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network media, the network superiority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 is gradually lost, especially after the "network illusion" is destroyed. The environmental struggle of grassroots people will have many negative effects. In view of thi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on the Internet, We should also se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ests behin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helpless choice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 Th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way to govern lies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racting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taking environmental justice as the basic criterion. Construct formal and effective interest express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两型社会’人地关系伦理研究”(项目号:11ZXD01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抗争性网络集群行为研究”(项目号:12YJC860006)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研究”(项目号:2011SJB86000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F205;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中华;;环境正义视域下的公众参与[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任丙强;;农村环境抗争事件与地方政府治理危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朱力;龙永红;;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的凸显与调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5 张玉林;;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J];探索与争鸣;2006年05期
6 洪大用;;如何减轻环境突发事件的社会损害[J];世界环境;2012年02期
7 谌彦辉;;山西富人生态移民[J];乡镇论坛;2006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长安;;水污染问题经验研究的社会学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2 王静爱;史培军;郝璐;高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教育移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周湘斌;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樊金娥;夏长宝;;家政哲学与职业女性自我增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雪峰;;农民工充权的实现路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周丽娟;;论中国农民工社会权利的实现——以社会工作为视角[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3期
7 潘炳韬;周林刚;;助残公益组织完善增权机制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1年03期
8 李玉虎;;消费者增权理论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9 王慧娟;;伤残农民工:权力处境及增权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何根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试析社会工作伦理中的智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琼如;;增权:受虐待老人社会工作新理念[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2 张勃;;增权: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介入[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绍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支持对策[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5 黄娅;;少数民族度假旅游区民族传统民艺开发中的“社区增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6 孙信茹;杨星星;;少数民族村寨语境中的传媒“赋权”——云南大羊普米族村民传播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春怡;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白红义;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5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龚举善;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D];武汉大学;2011年
7 翟进;城市残疾人福利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8 于建星;自由与权力: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岳天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书杰;青年公民意识培育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娴;来沪人员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夏麒;增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打工子弟成长过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欣;上海初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涛;多重性国家、社会结构紧张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尚前浪;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梅;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志鹏;我国出狱人保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建太;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我国农村环境侵权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韬洋;;西方环境正义研究述评[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2 郇庆治;;终结“无边界的发展”:环境正义视角[J];绿叶;2009年10期
3 胡中华;;论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J];青海环境;2008年04期
4 于建嵘;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5 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6 张玉林;;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J];探索与争鸣;2006年05期
7 阿克塞尔·霍耐特;胡大平;陈良斌;;承认与正义——多元正义理论纲要[J];学海;2009年03期
8 王晓毅;;沦为附庸的乡村与环境恶化[J];学海;2010年02期
9 谌彦辉;;山西富人生态移民[J];乡镇论坛;2006年16期
10 曾建平;;环境公正三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卯之春: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现彩虹[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4期
2 ;塑造民意导向的政府[J];法人杂志;2006年01期
3 ;2007中国房产趋势[J];魅力中国;2007年04期
4 ;新政策[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年04期
5 刘文斌;;2009-2010楼市:不可思议还是理所当然?[J];安家;2010年01期
6 时寒冰;;叫停“购房退个税”是迷途知返[J];上海国资;2009年02期
7 ;刊中报[J];湖南林业;2006年11期
8 时寒冰;;楼市不需救不能救也救不了[J];新财经;2008年10期
9 颜穑;;4万亿背后,中国老百姓的呼声[J];就业与保障;2009年Z1期
10 叶匡政;;遏制高房价要解决土地的分配正义[J];社会观察;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匡亚林;;府际利益博弈的均衡解[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波;;全球化与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基于上海的案例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魏成龙;;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5 吴卫生;童德华;;正确确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蒋冬青;马金刚;;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秦海林;;论加速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仁伟;;试论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特点及整治对策[A];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优秀论文集(2003-2004)[C];2005年
9 叶剑锋;;地方政府应如何治理失业问题[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孙大敏;;WTO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的近期对策分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1年年会暨“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登林 王云;凉山开发微贷助“草根”创业[N];四川日报;2011年
2 顾冰;草根调研与数据浆糊[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3 毛颖颖;“网友反贪”、“草根打假”真的胜利了吗?[N];北京商报;2009年
4 吴学安;山寨文化凸显草根精神[N];金融时报;2009年
5 本刊特约记者 安南熹;一个草根版的神话[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邱海鹰 刘正;“草根银行”助返乡民工创业[N];广安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马永欣 通讯员 李悦 刘媛媛;“草根”变“大树”[N];天津日报;2011年
8 刘晓 刘妍;“515”工程,打造“草根创业”的春天[N];江阴日报;2011年
9 本报综合;曹国伟联手周忻新浪易居打造地产网络媒体[N];经理日报;2008年
10 邱海鹰 刘正;“草根银行”助失业返乡民工创业[N];西部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彩霞;地方政府扰动下的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汤艳文;地方政府:改革与转型的行动者[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锡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与创新[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贾丽杰;制度约束、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互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邱晓明;地方政府利用外商投资中的博弈分析[D];苏州大学;2004年
6 任宗哲;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组织、行为研究——一种经济学视角[D];西北大学;2002年
7 徐承彦;论转型期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D];厦门大学;2003年
8 管煜武;地方政府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谢玉华;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文家春;我国地方政府资助专利费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琪琪;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汪欢欢;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韩君梁;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许金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地方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洪琳;地方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纪中华;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与商会的关系[D];苏州大学;2005年
7 王黎萍;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职能[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杨百海;地方政府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章少杰;地方政府土地征用过程的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张树鹏;泰安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7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53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