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内容产业经济学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 数字内容产业 研究 综述 出处:《现代情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统计分析近十年我国有关数字内容产业的研究文献,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数字内容产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研究的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from the angl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of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安徽省数字内容产业竞争优势分析”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银娣;;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价值链建设初探[J];编辑之友;2011年10期
2 宋磊;;台湾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概况[J];出版参考;2011年10期
3 刘社瑞;黎敏霞;李晓佳;;湖南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嘉文;杨勤丰;;知识产权构建数字内容产业基本秩序[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07期
5 蔡幸波;;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及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07期
6 曾红颖;;中国台湾省数字内容产业政策简评[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38期
7 刘用;杨梅;靳玲;;重视新兴业态优势 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成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环境与创新空间[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6期
8 金元浦;;从文化产业到数字内容产业[J];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12期
9 王光文;;数字内容产业及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1期
10 肖进;;淄博市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匡惠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秩序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2 王t;基于产业融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丽学;郑欣;杨晓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趋势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常征;;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建立与阶段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斌;蔡宏波;;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界定及其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4 尹锋;倪问尹;彭晨曦;符勤;;湖南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势在必行[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李然;;数字媒体艺术在浙中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推动力研究[J];大舞台;2012年03期
6 李昕;;论档案馆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的素材供给作用[J];档案时空;2008年12期
7 丁一洁;;数字内容产业的融资渠道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8 方卿;;加快文化科技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J];出版科学;2012年04期
9 李文明;吕福玉;;虚拟文化体验与真实体验文化——基于体验经济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路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杜娟;;我国数字动漫与信息化水平的典型相关分析[J];当代经济;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贵;张蕾蕾;;河北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沈菲;;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秀辉;基于传播模型的数字“微内容”网络扩散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3 方旭;基于定价的通信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杨全城;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常征;数字内容产业链竞合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睿;日本手机内容产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晓敏;论数字艺术的设计思维和审美价值[D];延边大学;2011年
3 姚娟;中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周红;我国专业类数字内容平台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5 张林琳;北京市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效应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金丽娟;信息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与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罗斓;信息资源产业成本特征和生产力提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张硕;移动互联网音频版权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耿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发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匡惠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秩序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益波;;韩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及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黄孝章;张志林;;北京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态势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孟媛;我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和法规体系[J];出版参考;2005年13期
5 张立;;数字内容管理与出版流程再造[J];出版参考;2007年Z1期
6 何飞鹏;;数字内容产业的关键变革:先典藏,再学习[J];出版参考;2009年09期
7 李广宇;;2009年数字出版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J];出版参考;2010年07期
8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J];理论参考;2010年10期
9 寇晓伟;;网络游戏媒体化的商业价值 从网络游戏广告模式演变说起[J];传媒;2007年12期
10 林燕;马海峰;;数字融合与规制改革[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菲;;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枭吟;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韩洁平;数字内容产业成长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詹浩勇;论信息产业融合的意义及其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罗奕;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胡再华;数字内容产业特征、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贺宝梅;论网络版权的利益冲突及平衡[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艳杰;北京CBD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巩法新;数字内容产品的盗版传播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徐殷颖;数字音视频产品版权保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匡惠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秩序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张丹;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者贵昌,王丽萍;我国信息市场的分析与研究[J];学术探索;2002年06期
2 杨风雷;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不均衡程度研究[J];统计研究;2003年12期
3 马哲明;靖继鹏;;国内信息消费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7年03期
4 朱胜;周小平;晏正春;;网络调查的可信度问题研究[J];统计教育;2007年11期
5 段甲贵;马玫瑰;;手机媒体研究回眸[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6 徐雷;;网络游戏的营销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12期
7 谢珍;崔旭;;基于专业虚拟社区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2009年04期
8 刘寅斌;肖萍;陈永;;网络广告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0年11期
9 王丽杨;陈明;;3C融合的数字家庭网络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4期
10 迪莉娅;;我国数字内容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米君;;3G时代移动增值业务面临的挑战与契机[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占婷;;谈广州电信BSS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内部控制[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周宇煜;;移动社会化网络业务发展趋势和商业模式探讨[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沈菲;;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彭敏;;四川电信“小灵通”品牌建设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龙从霞;;加快西部地区信息化进程的对策研究[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毛原宁;蔡馨燕;李树国;钟懿;;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网站建设方案研究[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王彦军;刘峰;;移动Blog业务运营模式研究[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状振;;中国IPTV产业发展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梁宏程;;无线城市与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研究[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托尼;新世纪3G世界第一“SHOW”[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本报记者 林紫玉;3G之矛攻其之盾?[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吕靖峰;近期网络市场综述[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中国电子行业投资信息网供稿;集成电路基础产品产业发展综述[N];中国电子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晓明 闫俊平;网络安全是必须解决的课题[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任建民;改革动作大 发展超常规[N];人民日报;2001年
7 特约记者 康柏;向3G迈进[N];通信产业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林紫玉;淘金GSM新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黄世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N];中国邮政报;2000年
10 特约撰稿人 马刚 《中国电脑教育报》记者 晨风;2001年上半年软件市场综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冬乐;网络游戏广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尹颂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小玲;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杨爱玲;兰州通信器材厂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5 邱茂合;电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陈艺辉;某通信公司绩效管理现状研究与改进[D];厦门大学;2007年
7 田雄;中国铁通湖南电信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王国新;甘肃电信营销服务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郭宇;江西小灵通客户消费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10 纪弘;广东移动新技术工程时间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7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53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