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中国软件产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6 12:11

  本文选题:空间面板模型 + 软件产业集聚 ; 参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05期


【摘要】:基于我国2007-2012年的省域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并使用Moran'sI指数进行空间相关性的检验,矩阵形式上采用分块对角矩阵将基于截面的检验拓展到面板,实质上采用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即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与经济强度矩阵的乘积.结果显示,软件业人力资本、可持续人力资本、政府扶持、信息化发展程度等因素都对我国软件产业集聚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要想将产业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发挥到极致,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为广泛吸引人才创造条件等等.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vincial data from 2007 to 2012 in China, the spatial panel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is tested by using Moran'sI index. In the form of matrix, block diagonal matrix is used to extend the cross-sectional test to the panel. In essence, the economic spatial weight matrix is used, that is, the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spatial weight matrix and economic intensity matri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ftware industry human capital, sustainable human capital, government support,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oftware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China.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widespread attraction of talented peopl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研发投入与产出阈值效应及其非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12BJY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产品开放式创新中的用户创新整合研究”,(71002094)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区域自主创新影响因素评价与政策选择”(12YJA790151)
【分类号】:F224;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毕秀晶;汪明峰;宁越敏;;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2 陈晓玲;李国平;;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3 钱颖一;硅谷的故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1期

4 张同斌;王千;刘敏;;中国高新园区集聚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科研管理;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传家;试论高等教育产业的理论依据[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周华山;;产业集群形成的主体行为分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曹威麟,张丛林,袁国富;论中国创业文化的振兴与繁荣[J];江淮论坛;2002年05期

4 黄苹;;地区人力资本溢出与经济增长分析[J];经济经纬;2008年03期

5 沈大庆;王瑞强;易楠;;北京市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8年08期

6 卢睿;孙永波;;县域经济增长β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经济师;2011年02期

7 石清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8期

8 章跃;树立科学发展观 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淮阴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的几点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何传家;试论高等教育产业的理论依据[J];教育与经济;2000年S1期

10 石丽;蒋卫;;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陈金梅;马虎兆;;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中关村科技发展比较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3 周静;;基于生产性服务业测度的上海多中心空间结构[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 城市总体规划)[C];2014年

4 武敏;冯琼;;大都市信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南京市软件产业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高峻峰;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兵;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李纪生;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8 林强;基于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的高科技企业孵化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9 全裕吉;中小企业网络组织及其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大伟;中国软件业产业技术政策绩效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胡醒醒;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文佳;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谢洁;“两型”背景下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林山;《案例》:信息镇(E-Town)建设与地区竞争优势再造——石龙镇信息化城镇发展战略与产业升级[D];暨南大学;2001年

7 谢宏;基于创新系统资源调整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8 李檬;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9 张建东;风险投资公司理论的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10 陈雪松;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华友;;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2 罗若愚;;外商投资与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3 徐建伟;葛岳静;刘璐;万为;;优势、创新与俘获型价值链突破——以爱尔兰、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4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5 符淼;;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6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7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8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9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10 舒元;才国伟;;我国省际技术进步及其空间扩散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凯丰;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05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05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