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与产业变革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phenomenon of interconnection and correlation among various social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information,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linkage, platform cluster, process exchange, product upgrade, computing coverage, office freedom, etc.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is deeply analyzed and interpreted in the aspects of industry integratio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晓英;;情报学进展系列论文之六 从北美2010年IA峰会看信息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02期
2 张毅;;第三次工业革命:联动的力量[J];社会观察;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宇杰;;信息构建再认识[J];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2 张秀梅;;以用户为中心的医学检索系统设计——万方医学网[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武聪;基于信息构建的教学资源网站设计与开发[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震;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网站信息构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重点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电信运营格局有变[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4期
2 卢轶男;信息化建设互联互通是关键[J];计算机与网络;2003年08期
3 王再兴;;行政执法:保驾互联互通[J];中国电信业;2003年06期
4 ;UT斯达康与国内外主要厂商实现基于GFP/LCAS的MSTP互联互通[J];互联网天地;2003年00期
5 廖小伟;;“监管转型”探讨之二:互联互通之后管什么?[J];中国新通信;2006年09期
6 刘聪;;我省运营商前一时期互联互通情况总体表现良好[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8年05期
7 ;新闻[J];当代通信;2002年24期
8 ;地方新闻[J];通信世界;2002年19期
9 陈虎;互联互通 正在毁灭联通[J];计算机周刊;2002年Z4期
10 王建,陆凤祖;强化互联理念 深化互联管制[J];当代通信;200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苑兰田;朱士军;;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马蔼乃;骆秀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和路径选择的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谢强;;论信息化推动海南电信业的发展[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4 赵媛媛;;对大客户实施定制化信息服务 推进社会信息化[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傅西平;李群;;试论社会信息化与文献信息社会化的同步发展[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6 ;浅析我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施与发展[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俊芳;;互联互通问题的维护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琴甫;;正确把握执法监管尺度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工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自龙;;社会信息化对科技信息服务业的挑战和对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10 张迎会;;互联互通在电信业中的地位[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金玲;“互联互通”体现利益关系[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记者 任建民;我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取得重要突破[N];人民日报;2001年
3 记者 文武;采取“硬措施”解决互联互通[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记者 张春敏;互联互通为上海移动助力[N];人民邮电;2001年
5 徐杰;重庆管局五大举措抓互联互通[N];人民邮电;2003年
6 梁艳;湖北管局六项举措确保互联互通[N];人民邮电;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陈健健;电信企业互联互通是利益合作关系[N];通信信息报;2003年
8 王宏;信息化也要互联互通[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记者冉永平;设置互通障碍将可能受刑事处罚[N];人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张英;新形势下的互联互通[N];人民邮电;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楠;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滕颖;基于我国电信改革的网络接入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邹文英;论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D];厦门大学;2006年
5 陈芳;寡头垄断电信市场价格博弈模型及其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周文志;中国电信业竞争模式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代锐;我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9 陈志刚;电信收益管理研究与定价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荣华;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瑜;双边市场视角下移动即时通信行业互联互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立志;中国移动互联互通策略[D];清华大学;2005年
3 霍娜;我国电信网互联互通的价值、利益分配和决策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莹;电信产业价格的规制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5 吴铭奂;论解决我国电信网间互联问题的法律对策[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戴晓艳;电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案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娄丽丽;论中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D];武汉大学;2004年
8 褚扬;我国电信业规制失灵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蔡旭辉;多媒体消息互联互通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孙韬;我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2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16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