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GIS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道路选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林业大学》 2011年
浅论GIS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陈思羽
【摘要】: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规划设计领域方方面面的定量研究已成趋势。无数的成功案例表明,只有更高层次的人机协作才能充分满足规划设计越来越多元化的要求,得出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合理的成果。针对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与普通的道路工程选线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满足这些需求,本文欲对GIS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做一个应用初探,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GIS在这一领域内的应用发展和完善。 论文拟采取现场勘查、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以及总结归纳的方法得出最终成果。前期通过多次现场勘查获得地形资料以及区域概况,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因子的选取和赋值,研究景观敏感性和环境心理学构建出一套不仅仅考虑环境友好型,更考虑到游客视觉和心理体验的评价方法,并基于这种方法赋值之后加入其他传统的地形环境因子建立一个全新的更加人性化的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算出权重赋值之后,通过GIS的最佳路线分析法得出游路系统规划成果。 本文的探讨重点并非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而是通过苍岩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锦山景区作为分析案例,研究GIS在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通过GIS在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分析中一套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GIS在规划设计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和完整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208;U4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民,李树山;论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与“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国平;赵俊三;魏保峰;;DEM技术在景观工程道路选线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7年03期
3 李超勤,王铮,邱报,施润和,王莹;中国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基于GIS系统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1年02期
4 邹时林;阮见;刘波;郭先春;;最短路径算法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以庐山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5期
5 孙建国,程耀东,闫浩文;基于GIS的道路选线方法与趋势[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4年06期
6 曹健;何东坡;王森岭;;GI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6期
7 张凯选;武文波;白云峰;王崇倡;;基于ArcGIS的地质三维可视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蒋满元;唐玉斌;;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优化设计问题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王磊,胡伍生,吴波;基于GIS的水系提取方法与分析[J];现代测绘;2004年06期
10 秦红斌;郑小贤;刘东兰;李丽;;基于ArcGIS的DEM的构建及其在八达岭森林公园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GIS在山地风景区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龚军姣;旅游线路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雄;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道路选线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莉;基于GIS的选线系统开发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艾乔;基于GIS的风景区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杨慧;风景名胜区游赏系统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姚志刚;基于GIS技术的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吴明添;森林公园游步道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代成伟;山地风景区路径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锦;基于景观敏感度的湖泊型风景区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蒯文彬;傅先兰;黄润;;对建筑与城市中人体舒适性因素的冷思考[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2 李荣辉;;从大学生情感需求看校园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3 张瑞阳;;浅议植物配置的艺术构图[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4期
4 卫超;;生态敏感性分析在风景区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5 耿玉环;田明中;张建军;原佩佩;;“3S”现代技术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6 周丽;;国内外旅游用地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7 杨财根;郭剑英;;近10年我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8 左小珊;马晓燕;刘扬;;GIS在乡村景观规划与保护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9 刘光鹏;罗红霞;;基于MapX的北碚旅游查询GIS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10 庞颖;李文;;基于环境行为的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臣;刘兴;;使用状况评价(POE)发展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2 沈一凡;柳晓杰;洪艳;;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以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为例[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撼东;王心源;;地下空间数据挖掘与虚拟现实[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5 李小彤;王芳;尹瑞;易铮;;“森林重庆”之重庆都市区游憩步道规划设计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孙建国;程耀东;闫浩文;;基于GIS的道路选线方法与趋势[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侯博;李丽;;浅议现代办公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8 刘婕;余柏椿;;步行街景观特色的构成要素实证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方世明;李江风;;GIS技术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10 赵文吉;宫辉力;;旅游信息网络发布系统设计与建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杰;邻域可视性相关的路径规划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姚朋;现代风景园林场所物质的表征及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关瑞华;基于3S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监控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小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陈蓉;城市公园绿地主题的确立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小如;杭州植物园植物景观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庞彤彤;国家旅游线路评价与初步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延庆;河北历史文化名山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界水;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金玉洁;基于行为心理的大型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林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曹燕;居住区公共空间夜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史培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居住人群心理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丽芳,李传霞,赵一鹏,姚连芳;山地型森林公园营建与3S技术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2 张毅川,王振起,乔丽芳,姚连芳,焦涛;南方山地型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3 曹国云;张伟;;AutoCAD数据到GIS空间数据转换技术和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4 康秀亮;刘艳红;;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5 李志伟;吴绍洪;赵东升;;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6 卫超;;生态敏感性分析在风景区生态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7 朱同林;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贾德峰;张翠萍;方佳;;基于矢量空间数据的陵水海滨风景名胜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9 郑顺义,万传风,曾学贵;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与地理信息系统[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蒙吉军,申文明,吴秀芹;基于RS/GIS的三峡库区景观生态综合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思蓉;虚拟环境铁路选线设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0年
2 刘健;基于3S技术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万芳;城缘风景名胜区规划初探[D];重庆大学;2001年
2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邢佑浩;山地公园景观空间设计探讨[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岳邦瑞;华山风景名胜区华麓区规划研究——特点·问题·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武传震;敦煌旅游圈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晓龙;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及其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4年
7 吴妍;GIS技术在森林公园评价及规划中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王永杰;自动化与组件式GIS及其在公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沈刚;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生态城市规划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黄群;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奇崖如书页,唤雨雨就来[J];少儿科技;2003年06期
2 李嘉乐;对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几点认识及建议[J];长江建设;2003年06期
3 张守艳;论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政府规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谢大军,邓洪平,何平,李旭光,徐洁,谭密红,李玉泉,窦全丽;明月山风景名胜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谢宗阳;陈忠;;浅谈风景名胜区公共设施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09年16期
6 曾亚飞;唤雨奇崖[J];小学科技;2004年05期
7 何健;袁翠华;戴菲菲;;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12期
8 张吉海;张剑;曾凡勇;谢水波;王志勇;沃留杰;刘文碧;;关于庐山风景名胜区水资源规划的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上饶市物价局课题组;冷淑莲;邱鹏;;对开征旅游资源使用费的思考——以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为例[J];价格月刊;2011年04期
10 ;统筹规划综合整治——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问题研讨会综述[J];中国岩溶;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术全;黄浩云;;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环评报告编制技术分析——以《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环评》为例[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林源祥;;保护建设好风景名胜区植被和生态环境是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赵强;赵洪凯;耿晓伟;;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的估算[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5 柳尚华;;加强风景园林中的遗产保护[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6 蔡立力;;机遇与挑战——假日经济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续完)[A];中国公园协会2000年论文集[C];2000年
7 李山;;基于PRED协调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设施建设初探——以风景名胜区索道建设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马万顺;;对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的认识与思考[A];2008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暨工作年会资料论文集[C];2008年
9 王志农;;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玲;;东坡赤壁风景名胜区创新项目景观影响评价[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雷鹏;[N];西藏日报(汉);2011年
2 莫非强 特约通讯员 马晓鸣;[N];铜仁日报;2009年
3 庄琪;[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崔鲸涛;[N];中华建筑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马疆虎;[N];西藏日报;2009年
6 张立 记者 戚潇琦;[N];江南游报;2009年
7 薛长福;[N];青海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黑毅鹤 通讯员 杨唐亮;[N];大理日报(汉);2009年
9 驻江苏记者 周伟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记者 方晓;[N];宜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晶;基于3S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晓春;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7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8 张哲;面向竞争的规制[D];东南大学;2006年
9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欢;贵州省旅游资源保护法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思羽;浅论GIS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余咪咪;基于生态理念的华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陈双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游道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以合川钓鱼城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江权;山岳型风景区中寺院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梅婷婷;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芮婷婷;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品牌构建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彭岚;风景名胜区融资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沈志国;关于完善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岳波;风景名胜区水环境保护及利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空间分析的道路选线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0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