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调度方案下三峡库区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波浪与建筑物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大学》 2010年
不同调度方案下三峡库区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
卜英
【摘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干支流水文情势发生巨大变化,库区支流水体水质恶化,非汛期支流的局部水域易暴发“水华”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蓄水后支流由天然状态的流速1~2m/s变成几乎静止,水体紊动和水流流速的降低造成营养盐的聚集和藻类快速生长。而三峡电站非汛期采用调峰运行,电站调峰有利于干、支流水体的交换,增大水体紊动和水流流速,从而为改变支流的水质提供了新契机。传统研究多采取一维水动力模型,其数值模拟结果不能反映深水水库显著的垂向水动力特性。基于此,开展不同调度方案下三峡库区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分析CE-QUAL-W2垂向二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功能及限制条件和模型的优点。采用CE-QUAL-W2垂向二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模型,建立了三峡库区垂向二维水动力模拟模型。 (2)模拟分析了日调峰运行与日不调峰均匀泄流运以及不同调峰幅度下的库区水动力过程。数据表明:与不调峰运行方式相比,调峰运行方式提高了支流水体流速,加强了干支流的水体交换和掺混。而且随着调峰幅度的增加,水体交换量和交换速度同步提高。 (3)模拟分析了相同日运行方式和不同典型库水位条件下的三峡库区水动力过程。数据表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支流水体流速增大,干支流水体交换量增大,有利于稀释支流污染物浓度。 (4)模拟了相同日运行方式和不同水位蓄放方式下的三峡库区水动力过程。数据表明:与水位不变运行方式相比,水位蓄放方式缩短了水体置换时间短,加强了干支流水体交换,有利于支流水质的改善。而且在先蓄后放方式下,干支流水体掺混最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V1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辉;刘德富;;三峡库区水库水质Streeter-Phelps模型修正及COD变化规律的新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2 王义刚;朱留正;;河口盐水入侵垂向二维数值计算[J];河海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高庆先,胡铭,杨新兴,金相灿,徐南妮;湖泊流体动力学模型及实验[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5期
4 叶闽;河道型水库岸边污染带特性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5 时钟,李世森;垂向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及其在长江口北槽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3年03期
6 李世森,时钟,刘应中;河口潮流垂向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J];海洋科学;2001年09期
7 李锦秀,廖文根;三峡库区富营养化主要诱发因子分析[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8 周建军;关于三峡电厂日调节调度改善库区支流水质的探讨[J];科技导报;2005年10期
9 周建军;;优化调度改善三峡水库生态环境[J];科技导报;2008年07期
10 张耀新,吴卫民;剖面二维非恒定悬移质泥沙扩散方程的数值方法[J];泥沙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民权;大型湖泊水库平面及垂向二维流场与水质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超;梯级水利枢纽多尺度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利红;潮汐水流宽度平均的垂向二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于庆峰;海漫加糙影响下水流垂向二维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3 蒲灵;季节性冰封水库垂向水温分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冠;大型深水库纵竖向二维水温模拟[D];河海大学;2007年
5 王俊娜;改善三峡水库非汛期水质的调度方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王雅萍;基于水质智能预测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朱哲果;分层水库垂向二维水温模型模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健;耦合水质目标的三峡水库非汛期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正峰;张磊;邱勤;韩光;李兴琼;;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富营养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朱纯祥;朱振涛;;龙河口水库总氮·总磷变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龚玲;钟成华;邓春光;胡霞;;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4 陈晓芳;曹瑛杰;;浙江省长潭水库富营养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翁国永;陈海生;陆海华;华呈平;袁琪;;浙江省长潭水库水质监测及富营养化生态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6 李瑞禾;李新宇;张瑜龙;张维宾;;人工湿地处理三峡库区城镇生活污水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7 赵冰;汤敏;闻学政;谢晶晶;;三峡库区富营养化现状及其控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8 张双翼;孙娟;;碧流河水库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9 熊中福;王定勇;蒋冬梅;;三峡水库156m高程蓄水后重庆段水质变化的分析与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10 黄锦辉,李群,张建军;鸭河口火电厂温排水对鸭河口水库溶解氧影响预测研究[J];北方环境;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永强;;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2 李英汉;杜鹃;周丹;辛伟光;;基于NDVI变化的长潭水库库区生态保护规划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周雯;郭振仁;赵肖;;珠江三角洲河口盐水入侵耦合模型的研究及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辛小康;尹炜;李迎喜;;水动力调控三峡支流库湾水华初步方案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小峰;陆俊卿;董炳江;梅志宏;何成荣;;水库冲刷漏斗三维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初步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徐国宾;王雅萍;马超;;三峡水库调峰运行下的香溪河水质数值模拟[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7 杨迎宾;童思陈;王万战;黄国鲜;;基于MIKE21的黄河口流场验证及嵌套模型论证[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罗小峰;辛文杰;陈志昌;;潮汐河口盐度紊动扩散系数探讨——以长江口盐度数学模型为例[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9 李嘉;李桂芬;刘树坤;王连祥;;水力学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水利学会专业学术综述(第五集)[C];2004年
10 程根伟;陈桂蓉;;试验三峡水库生态调度,促进长江水沙科学管理[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希媛;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佳磊;三峡库区大宁河富营养化和水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杰;水源型水库富营养化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假冬冬;非均质河岸河道摆动的三维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10年
5 郑敬云;河口地区围涂开发的水环境动力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林劲松;水电站水力学问题仿真计算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彭祥捷;中国北方湖泊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饶永红;河口海岸工程模型试验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姜恒志;近海与湖泊三维水动力及物质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和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长距离输水管网优化设计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孙传余;围海工程堵口水力计算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东野大鸣;海油陆采平台冲刷防护及断面稳定性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建锋;平山县岗南水库保护区绿色食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能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蔡武林;近海堵坝对潮汐河口淤积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欢;拱坝边界温度研究及其瞬态应力计算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黄浙丰;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藻类水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胡荣祥;皂市水库下泄低温水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宗坤;河口水域盐水入侵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卫东;群潜坝对河道糙率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作楷,丁庆秋,,高少波,谢山,盛海青;水库坝下微流水鱼池的生态环境[J];水产科学;1996年05期
2 何丕文;;有限差分法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1期
3 范北林,黄煜龄,董耀华;河道平面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与验证[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3年02期
4 王小安,李承军;遗传算法在短期发电优化调度中的研究与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2期
5 惠阳,张晓华,陈珠金;香溪河流域资源环境状况及开发策略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1期
6 戴润泉,臧小平,邱光胜;三峡水库蓄水前库区水质状况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7 刘昭伟,陈永灿,申满斌;三峡水库水质模型的选取和系统集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8 江明喜,党海山,黄汉东,陶勇,金霞;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9 唐涛,渠晓东,蔡庆华,刘建康;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以香溪河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10 王海云;三峡水库蓄水对香溪河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云;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志勤;水库水动力学特性及污染物运动研究与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3 叶麟;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富营养化及春季水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会;海漫加糙对消能防冲影响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鹏飞;海漫柔性加糙相对糙率的确定及加糙后对近底流速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3 王旺盛;海漫柔性加糙设计方法的研究与防冲效果的验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庄春义;河道一维非恒定流水温预测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戴群英;水库库区及下游河道水温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肖乃尧;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富营养化模型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志华;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模型的建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2 何丕文;;有限差分法在河流水质预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01期
3 万金保;李媛媛;;湖泊水质模型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4 万肖利;于建利;刘菁;;水环境容量调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5 郭丽娜;周扬屏;;基于河流水质预测的虚拟仪器程序设计[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6 谢新宇;闫妍;;水质模型简介及实例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7 高维真;苏州水网系列水质模型[J];地理学报;1989年01期
8 郑西来,李雨新;栗西栗峪河系氟污染的数值模拟[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2期
9 李继选;王军;;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06年01期
10 施诊;裘庆芗;刘治中;丁训静;;黄浦江准动态水质模型及其数值解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华;;地表水质模型研究进展综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程开宇;陈雪良;刘光保;;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富春江电站下游航道水文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裴源生;;流域复杂水环境系统水质模型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4 卢士强;林卫青;矫吉珍;;浅水型海湾排污扩散器初始稀释度的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C];2005年
5 洪渊;;衡阳市饮用水源保护研究中水质模型及其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何丕文;龚利华;;地下水水质模型的有限差分模拟[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王剑利;石为人;蔡章利;范敏;刘祥明;;预警系统中GIS与水质预测模型的集成应用研究[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晓晶;李畅游;李卫平;史小红;;基于BP神经网络的乌梁素海水质模型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伟;蔡金傍;李文奇;;洋河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对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徐国宾;王雅萍;马超;;三峡水库调峰运行下的香溪河水质数值模拟[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战雪雷;[N];中国财经报;2008年
2 ;[N];长江日报;2010年
3 记者 姜智 通讯员 于颖越;[N];中国水利报;2008年
4 张清;[N];黄河报;2006年
5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董保华;[N];黄河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付毅飞;[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 王慧琼 通讯员 邱向阳;[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综边;[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记者 杨秋穗;[N];广东科技报;2006年
10 李云萍;[N];石家庄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民权;大型湖泊水库平面及垂向二维流场与水质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2 刘路;基于水质模型的区域污染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黄莉;基于GIS的景观湖体水质管理系统(SLMGIS)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娄保锋;有机污染物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效应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4年
5 彭森;基于WASP模型的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朴香花;大连湾海域氨氮、磷酸盐及藻类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谷汉斌;波浪与建筑物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8 詹世平;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张燕;海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张仙娥;大型水库纵竖向二维水温、水质数值模拟——以糯扎渡水库为例[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英;不同调度方案下三峡库区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申霞;基于POM的近海三维水质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吴昊;釜溪河自贡市城区段水环境容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袁利敏;拉萨市区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5 安彪;汾河太原城区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谢荣焕;佛山汾江河水质模型及其在复氧工程规划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胡雪明;辽东湾水质数值模拟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杨常亮;阳宗海总磷输入与水质响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宋广瑞;涪江绵阳段水质模型参数确定及水质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王海霞;景观河流水质变化的研究与控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波浪与建筑物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1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