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产四醚膜脂盐碱菌的分布及三株盐碱菌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2:56
【摘要】:盐碱菌是一类最适生长盐度大于0.5 mol·L~( 1)同时最适生长pH高于9.0,生活在高盐高碱双重极端环境中的极端细菌。它们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能够以低廉的价格高效准确地获得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以此更加深入地了解盐碱菌的遗传学基础及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嗜极机制。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bGDGTs,Illumina Miseq、ddPCR技术测定松嫩平原盐碱土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液相色谱-质谱结果表明含较少环戊基环的bGDGTs绝对含量高,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大量积累。bGDGTs分布和相对丰度受6个环境变量控制,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pH,高pH限制着bGDGTs环戊基环的数量,另一个显著因子Na~+浓度为99.83-5196.72 mg/kg时与bGDGT环化指标CBT呈负相关。之后通过ddPCR技术对土壤细菌拷贝数的检测,联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得到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对数值)与Na~+、TN有强烈的相关性。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与bGDGTs组分一致,受到pH、Na~+支配。最后网络分析bGDGT IIa的细菌来源为Catelliglobosispora、Longispora、Truepera、unidentified(Gemmatimonadetes目)、Tepidamorphus、Rubricoccus、Planctomyces、Singulisphaera,bGDGT IIb来源于Pseudomonas。通过上述内容,寻找到bGDGTs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解析了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及生态功能,探明了bGDGTs细菌生物源。应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测定两株本实验室从新疆盐碱湖中分离的细菌基因组草图。第一株Halomonas urumqiensis BZ-SZ-XJ27~T,其最适生长盐度1.42 M。测序结果得BZ-SZ-XJ27~T基因组总长约3.97 Mb,包含3588个预测基因,鉴定得到一些维持细胞内渗透平衡的基因,如甘氨酸甜菜碱合成基因簇、谷氨酰胺合成基因簇、四氢嘧啶合成基因簇等。分离到的另一株盐碱菌Bacillus urumqiensis BZ-SZ-XJ18~T,其最适生长盐度1.08 M,pH值8.5-9.5。该菌基因组大小约3.28 Mb,共3228个基因,包括甘氨酸甜菜碱合成基因簇、trk基因、钠氢泵基因等参与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通过二代测序揭示了盐碱菌在分子层面对极端环境的独特嗜极机理。通过pacBio三代测序平台对木聚糖降解菌Alkalitalea saponilacus SC/BZ-SP2~T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该菌基因组总长4,775,573 bps,G+C含量39.27%,包含12个与木聚糖完全降解途径相关基因和多个与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相关基因。GC技术分析A.saponilacus发酵木聚糖主要产物为丙酸。利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木聚糖酶活力得0.4%(w/v)蔗糖+0.1%(w/v)桦木木聚糖为最优的碳源。同时确定了提取粗酶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了其酶学特性。上述研究表明,A.saponilacus发酵主产物丙酸以及生物合成的耐盐热木聚糖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文】:

结构示意图,偏嗜性


2图 1 1. bGDGT 结构示意图(Schouten et al., 2013)。Figure 1 1. Structural representation of bGDGT.类型及其相对含量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同“生物分子重要信息(谢树成等,2013)。同时,由于 GDGTs 中的醚键有较所以 GDGTs 分子骨架结构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可以得到完整保存积物中都能够被发现(Kuypersetal.,2011)。因此 GDGTs 对研究地球环境演化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极为有用。相对于 DNA 而言反映某些特定微生物种群的生物量,而且作为一种基于生物化学术缺陷所造成的偏差(如 PCR 偏嗜性),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微生态功能(曹鹏等,2012)。若 GDGTs 分析技术与高通量 DNA 测

盐碱,适应机制,相容性溶质,四氢嘧啶


5图 1 2. 盐碱菌中的主要适应机制(Banciu & Muntyan, 2015)。Figure 1 2. Main adaptive mechanisms in haloalkaliphilic.1.2.2.2 盐碱菌对极端环境的内盐渗透平衡及相容性溶质适应盐碱菌通过积累 K+作为主要渗透平衡物应对极端环境(Oren, 2014; Mesbah & Wiegel, 2012)该策略为“内盐”渗透适应策略,在绝大多数盐碱菌中,,这种渗透响应一般伴随着吸收和从头合成相容性溶质(例如甘氨酸甜菜碱、四氢嘧啶、谷氨酰胺、蔗糖等)(Banciu & Sorokin, 2013)。在低度到中度(即 Na+含量最高 2.5 M)耐盐菌、嗜盐菌或嗜碱甲基杆菌(Methylomicrobiumalcaliphilum,Methylophaga Natronica,M.Alcalica 等)(Trotsenko et al., 2007)、嗜碱和盐碱菌(Thioalkalimicrobium spp. 和 Thioalkalibacter spp.)中更倾向于选择四氢嘧啶作为相容性溶质(Banciu et al., 2008; Banciu et al., 2005)。甘氨酸甜菜碱则是极端耐盐的盐碱菌最喜欢的渗透剂,如 Halorhodospira spp.(Galinski & Tru¨per, 1982),Thioalkalivibrio spp.(Banciu et al., 2005)和Desulfonatronospira spp.等(Sorokin et al., 2008)。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延明;芦翠乔;吴丁;王洪春;;小麦细胞膜脂组分与抗盐性的关系[J];河南科学;1988年03期

2 陈少裕;膜脂过氧化与植物逆境胁迫[J];植物学通报;1989年04期

3 ;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J];生物科学信息;1989年01期

4 刘莲英,佘益民;水稻干胚膜脂的气相色谱分析[J];色谱;1993年05期

5 杨福愉;黄芬;王金凤;;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上)[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6年05期

6 石玉杰;姚洪军;;生物膜脂及脂肪酸的分析方法评述[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5期

7 杨福愉;黄芬;王金凤;;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上)[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5年05期

8 马建忠;膜脂与植物的抗寒性[J];生物技术通报;1997年02期

9 邓令毅,王洪春;葡萄的膜脂和脂肪酸组分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报;1982年03期

10 陈娜,郭尚敬,孟庆伟;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冬艳;郝丽珍;王萍;霍宏竹;张凤兰;杨忠仁;;干旱胁迫对沙芥与斧翅沙芥膜脂过氧化及膜脂组分的影响[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暹;;水分胁迫对青花菜细胞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木清;陈如凯;陈燕艺;林键;;甘蔗耐盐生理研究 Ⅱ.NaCl胁迫与膜脂过氧化[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4 董凤琴;郁飞;辛越勇;唐崇钦;彭德川;许亦农;李良璧;李振声;;小麦光系统Ⅰ复合物膜脂组成初步研究[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5 李霞;焦德茂;黄雪清;;不同水稻品种的光适应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和膜脂过氧化的表现[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胡坤生;袁燕华;徐兵;;膜脂环境对紫膜蛋白的影响[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高洪;唐兆新;陈万芳;;山莨菪碱(654—2)对内毒素诱导山羊红细胞膜损伤过程中膜脂流动性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欧阳英石;屠亚平;杨福愉;;膜脂影响G蛋白调节因子(RGS4)插膜,构象与活性[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曹爱娟;关伟;胡昊;师光禄;王有年;;镉积累对桃叶片膜脂过氧化和SOD活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春艳;王万立;郝永娟;霍建飞;;根结线虫侵染对苦瓜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A];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马波;我科学家发现植物适应温度快速变化高效“绿色”机制[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党心悦;水文条件和温度对微生物四醚膜脂化合物的影响及其气候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子亚;产四醚膜脂盐碱菌的分布及三株盐碱菌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李明;膜脂成分和亚结构对大肠杆菌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5年

3 齐凌云;叶片膜脂组成变化与耐低氮胁迫的关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缪秀梅;白沙蒿对渗透胁迫的响应及其过程中膜脂构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周庆鑫;低温下冬小麦活性氧清除物及膜脂组分对质膜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杨秀梅;类囊体膜脂不饱和度对番茄耐盐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王鑫月;盐胁迫和铝胁迫对水稻膜脂组分和含量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8 王柏;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根颈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圣权;柠檬醛和辛醛对指状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6年

10 付晓记;油菜素内酯对受涝牛膝叶片膜脂过氧化和渗调物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57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957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