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铈元素处理拟微绿球藻油脂积累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7:35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能源不断枯竭,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人们迫切的寻找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如光能,水能,太阳能等。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而微藻因其繁殖速度快、培养方式简单、富含大量三酰甘油(TAG)、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料。然而,发展以微藻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存在以下缺点:如何选育出含油量较高的藻种以及提高油脂提取效率。研究表明,微藻经稀土元素胁迫后,对其油脂含量有促进的作用。本文以铈元素作为处理因素,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作为出发藻种,在f/2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铈元素,测定铈元素对拟微绿球藻生物量、油脂积累,抗氧化系统以及光系统Ⅱ和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1.对尼罗红染色法检测细胞内油脂含量的染色条件优化,选择二甲基亚砜浓度、预处理温度、尼罗红染液浓度,染色时间四个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设计正交实验,最终确定最佳染色条件为: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为20%,预处理温度35℃,尼罗红浓度为1.5μg·mL~(-1),染色时间10 min。用优化后检测方法检测胞内油脂含量为514 mg·L~(-1)。最终构建了拟微绿球藻细胞油脂含量(mg·L~(-1))与荧光值之间的线性方程。2.用铈元素处理拟微绿球藻细胞,低浓度铈元素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并无影响,而高浓度的铈元素则抑制其生长。当铈元素浓度为52.6μmol·L~(-1)时,稳定期拟微绿球藻油脂含量最大,比对照高38%。通过透射电镜对细胞内铈元素进行定位,发现铈元素主要富集于液泡、内质网、细胞间隙等部位。3.在培养基中添加铈元素后,无论在指数期还是稳定期,CAT、SOD两种酶的活性以及胞内MDA含量均有所增加,表明在添加铈元素后,拟微绿球藻细胞内产生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影响胞内细胞器的正常功能,对细胞造成损害。随着铈元素浓度增加,指数期细胞中叶绿素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在稳定期则不断降低。对于光系统Ⅱ的能量转换情况,指数期时,光系统Ⅱ供体侧吸收的能量增加,热耗散增加,受体侧接受的能量降低;而在稳定期供体侧吸收的能量并无显著变化,耗散的能量降低,受体侧接收到的能量基本没有显著变化。4.将铈元素浓度为52.6μmol·L~(-1)的处理组以及对照组进行RNA-seq分析后发现,共有55609个unigenes进行了GO功能注释;通过KEGG代谢途径分析,总共25039unigenes被富集到KEGG途径,基因占比最多的代谢途径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共2224各基因),氨基酸代谢(共1726个基因),脂质代谢(共1198个基因),能量代谢(共1111个基因)。之后对差异基因分析,发现调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1、酰基辅酶A氧化酶、甘油激酶的基因是差异基因中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关键基因。经real-time PCR检测后发现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1基因表达量上调5.26倍,酰基CoA氧化酶基因表达量下调了0.68倍,甘油激酶基因表达量上调1.14倍。通过铈元素处理拟微绿球藻,对其油脂含量、抗氧化系统、光系统Ⅱ、油脂代谢相关基因等指标检测,初步确定了铈元素对拟微绿球藻油脂合成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以拟微绿球藻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提供理论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9.93
【图文】:

曲线,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电子传递


生成 P680+Pheo-。之后 Pheo-把电子传递给光系统Ⅱ,又经过一系列质体、受体的传递,最终将电子传递到了光系统Ⅰ的反应中心上(P700)。P700 功能基本与 P680 类似,主要将电子传递给铁氧还蛋白,并通过铁氧还蛋白酶生成 NADPH,用于光合碳的还原。电子传递的过程伴随着质子的传递和跨膜质子梯度的生成,并最终偶联 AT的生成。在光合机构捕获光能发生电子传递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和荧光的形式耗散掉[62]。这三者之间是互相竞争、此消彼长的关系[63]。植物细胞在充分的暗反应状态后,PSⅡ的反应中心可以达到最大的接受电子的的状态,而此时的荧光值最低处于初始相,定义为“O”。当突然出现一个强光照射暗处里后的植物时,会产生大量的初级醌受体-,但因为此时次级醌受体并不能接收电子,因此会造成大量的初级醌受体-积累,这一点由 J 点来表示[64]。当 QB 完全从 QA-接收电子后,QA 完全进入还原状态,此时的 PSⅡ完全进入关闭状态,荧光值达到最大即为 P 点。至于 I 点的出现目前还并不明确。O-J-I-P 四点即构成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65-66],曲线如图所示[67]。

技术路线图,油脂,相关指标,层面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铈元素胁迫处理拟微绿球藻,依靠尼罗红染色法以及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油脂含量以及生长情况。同时检测其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叶绿素a 含量以及光系统Ⅱ相关指标来了解铈元素对其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对细胞内的铈元素定位。最终将对照组和含油量最高的处理组送与测序公司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数字基因表达谱,找到和油脂代谢的关键基因,并进行验证。从生理生化层面、基因表达层面阐明藻细胞生长、油脂积累与环境中稀土元素互作的响应机制,为通过基因工程和系统生物学调控手段提高能源微藻提高油脂产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1.8 技术路线图本实验技术路线图如图 1.1 所示。

浓度,含硫有机化合物,脂肪烃类,吸湿性


对染色结果的影响甲基亚砜)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弱氧化剂,化沸点较高,184℃。可以溶解除石油醚之外的大部脂肪烃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适量的 D外部的染液较容易的进入细胞,对胞内的脂质充分知,当 DMSO 浓度在 0-20%间时,荧光值呈现况,当 DMSO 浓度继续增加达到 30%、40%时荧 40%时,荧光值甚至低于 0%。在 DMSO 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土井陆雄;于红阳;;毛发中金属元素浓度的多国间比较[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2 张强弓;康世昌;丛志远;刘勇勤;;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表层雪化学元素浓度特征[J];科学通报;2007年19期

3 赵佩琪;;废水中海产食物链的元素浓度[J];广东卫生防疫资料;1984年02期

4 赵德山,洪钟祥;北京地区气溶胶及其化学元素浓度和气象条件的关系[J];大气科学;1983年02期

5 赵家喜;;重庆地区土壤中元素浓度概率分布类型判定方法之程序简介[J];重庆环境保护;1982年04期

6 黄衍初,杨淑兰,汪安璞;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与元素浓度的概率分布[J];环境化学;1985年06期

7 谷子月;;烟气酸露点算图[J];炼油设计;1988年01期

8 黄强;宋建中;彭平安;;珠江三角洲大气干沉降金属元素浓度和来源分析[J];地球与环境;2013年05期

9 朱建林;郭景唐;欧国菁;;油松树冠营养元素浓度空间变异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S5期

10 诸洪达,王继先,陈如松,常平,田伟之,高俊全,刘虎生,尹协瑜,张永保,陆梅,石磊,刘国栋;中国人食品中元素浓度和膳食摄入量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予燕;傅寅;陆晓波;陈新星;;南京城区和远郊区大气PM_(2.5)中元素的分布特征[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程璨;贾文宝;黑大千;单卿;凌永生;张焱;;水泥Cl元素浓度分布测量的模拟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活化分析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朱光华;王广甫;张仁健;;北京大气颗粒物特性的变化[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元勋;李德禄;陆文忠;王荫淞;李燕;张桂林;韩婷;徐明高;;上海吴淞地区气溶胶粒径分布和元素浓度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7 洪也;马雁军;刘宁微;高少鹏;;沈阳市灰霾天金属元素浓度及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杜凤琴;李胜荣;高永华;阎丽娜;吕文杰;;太湖小溪港野生鲤鱼耳石与其生活水域元素浓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天伟;;Np、Pu在黄土区地下水中的反应路径模拟[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李秀婷;余鹏飞;王军;董秋;刘p

本文编号:2752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52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