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污水处理系统中聚磷菌群对铁盐胁迫的响应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2:38
【摘要】:污水处理中常投加铁盐来强化除磷,实验采用A/O/A模式运行的SBR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在铁盐(FeSO_4)投加量在0(空白对照Q1)、0.02 mM(微量投加Q2)、0.25 mM(常量投加Q3)条件下,系统碳氮磷去除效率、污泥特性以及菌群结构演替,尤其是聚磷菌群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Q1、Q2和Q3系统对C、N、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NH_4~+-N:96.1%、95.8%、97.3%;TN:74.5%、76.5%、71.1%;COD:89.5%、93.1%、92.7%;TP:74.3%、83.8%、86.5%。铁盐的投加对NH_4~+-N的去除基本没有影响,微量投加使得TN去除率提高2.0%,COD去除率提高3.6%,TP去除率提高9.5%;常量投加的TN去除率降低3.4%,COD去除率提高3.2%,TP去除率提高12.2%;铁盐投加量越大,MLSS和MLVSS升高越多,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更好。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可知,常量铁盐投加的系统中,大量球菌成对或四个叠加出现,Q1、Q2和Q3系统污泥中P元素的质量占比分别为1.54%、1.88%和5.13%。100 d末期微量组的胞外聚合物(EPS)总量为60.87 mg/g(以MLVSS计),多糖/蛋白质(PS/PN)的值从1.38上升到2.17,常量组与空白组对比EPS总量减少10.16 mg/g,尤其是PN大量减少。3D-EEM表明,铁盐投加使得EPS中的色氨酸类的蛋白类物质提高,腐殖酸类物质下降。XRD结果显示,投加铁盐的污泥中含有相同形态的磷:FeFe_2(PO_4)_2(OH)_2-4H_2O,这可能是铁盐的吸附作用吸附磷的主要存在形式。Q2中化学除磷部分为15.4 mg/g(占除磷总量26.4%),Q3中化学除磷部分为31.9 mg/g(占除磷总量42.2%)。微量铁盐投加可以提高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常量铁盐的投加使两者都降低。变形菌门各个时期在污泥中的占比均在70%以上,铁盐投加浓度增加导致亚硝化菌(AOB)略有增加,而硝化菌(NOB)受到抑制。微量铁盐的投加使得系统中的反硝化菌(DNB)和反硝化聚磷菌(DNPAOs)增加,同时微量铁盐的投加使得构成菌胶团的菌属增多。投加铁盐后,聚磷菌中的Accumulibacter含量总体上上升,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消失,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大幅下降,Q1,Q2和Q3中聚磷菌总量的丰度分别为1.47%,2.66%和1.22%,表明微量铁盐的投加对聚磷菌群起促进作用,常量铁盐的投加对其起抑制作用。微量铁盐投加使聚磷菌的最大释磷量从13.75 mg/L上升到19.98 mg/L,对总磷的去除率从74.5%提升到在83.8%,常量铁盐的最大释磷量从13.75 mg/L下降到6.71 mg/L。综合铁盐投加对系统处理效率、污泥性能和微生物种群影响等三个方面,微量铁盐(0.02mM FeSO_4)的投加处理效率更好,而且更具经济效益。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X172
【图文】:

红色,活性污泥,污水生物处理,类属


泥的 FISH 图(Accumulibacter(红色)和 Tetrasphaera(ter是目前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广泛认可并且研究最多的类属于β变形纲的红环菌属(Rho-docyclacae)的菌种种规模的 EBPR 系统中,Accumulibacter 作为主要的

装置图,装置图,反应器,出水


1.进水桶 2.进水泵 3.液位计 4.搅拌器 5.时间继电器 6.出水电磁阀 7.排泥取样口 8.曝气盘 9.反应器 10.反应器支架 11.曝气机 12.出水集水桶图2.1 SBR反应器装置图.1.2 实验接种污泥及配水成分

高通量,铁盐,聚磷菌,活性污泥


图 2.2 磷形态的 SMT 法分析法.2.8 污泥中菌群结构的变化为了研究铁盐的投加对活性污泥中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聚磷菌群的变化,对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主要有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微生物总 DNA 提取,目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增祥;王泽;梁文;雷昒甄;;在水动力条件下高效聚磷菌除磷特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08期

2 苏丹;;低温聚磷菌的筛选[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0期

3 佘梦林;张钲;马卫;倪红;;固定化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高效聚磷效果及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8年10期

4 王春丽;马放;王立立;王强;;耐低温聚磷菌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5 李玲玲;郑西来;吴俊文;李梅;赵淑梅;;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好氧摄磷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8期

6 高志广;周琪;陈银广;顾国维;;合成与实际污水中聚磷菌厌氧代谢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23期

7 张培玉;孙梦;张晨;;一株嗜盐聚磷菌的筛选及除磷性能初探[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8 张强;陈建平;卢龙;;碳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10年05期

9 邵闯;袁淑博;陈晓通;唐梦君;倪红;;一株高效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基因组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10 林海;李萍;陈月芳;王倩;侯瑞荣;张艳;;低碳源浓度条件下聚磷菌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志华;杨先乐;;可溶性有机磷聚磷菌的筛选方法的研究[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吕锡武;史静;顾倩;;反硝化聚磷双污泥系统及诱导结晶磷回收新技术[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3 彭永红;吕锡武;史静;;反硝化聚磷后置曝气时间优化[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4 王景峰;张斌;龚秦石;薛斌;王雪;李君文;;聚糖菌微生物聚集体反硝化特性与微生物生态学解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5 王强;马放;姜欣欣;;一株反硝化聚磷菌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世英;海洋聚磷菌Halomonas YSR-3的除磷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李亚静;反硝化聚磷菌与传统聚磷菌富集及基质代谢特性对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蔡天明;高效聚磷菌的筛选、ppk基因的克隆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苗志加;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聚磷菌的富集反硝化除磷特性[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韩玮;外在条件对SBR生物除磷的影响及聚磷菌内在响应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石玉明;A~2SBR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及微生物生理生态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斌;MBR和GSBR中微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汪林;反硝化同步除磷动力学原理及其在改善MSBR性能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9 由阳;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张海玲;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磷去除新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慧;污水处理系统中聚磷菌群对铁盐胁迫的响应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中杰;基于基因组学的红环菌目与其内聚磷菌属内细菌的种系发生分析与代谢特征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刘旭;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活污水中聚磷菌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4 管清莹;滇中富磷土壤聚磷放线菌(YIM A116)添加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植物生长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7年

5 张文超;碳源及NAD~+前体物调控辅酶Ⅰ对聚磷菌胞内多聚物代谢的影响[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6 张雄;碳源对聚磷菌胞内物质转化的影响及光谱分析[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7 蒋元清;生物炭负载聚磷菌高效吸附水中低浓度铀的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8 孟敬洋;聚磷真菌的无机磷转化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9 詹锐;一株聚磷菌的筛选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10 成敏;高效除磷活性污泥中功能菌解析及其除磷基因组学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5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75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2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