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阿魏酸己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及亚细胞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08:28
   阿魏酸(FA)是一种可再生的酚类芳香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当归、阿魏、升麻等中草药中。FA分子中的酚羟基和C=C结构使其具有普遍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可用于抗血栓、抗衰老、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但其烷烃基较短,脂溶性不佳,难以透过生物膜中的脂溶性双分子层,限制了其生物活性和复杂食品体系中的应用。因此本文为了提高阿魏酸的亲脂性,通过化学法和生物法,利用脂肪醇对FA进行共价修饰,提高其亲脂性及生物活性,拓宽其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富含油脂类的食品体系中。首先,采用化学法(Knoevenagel法)和生物法(脂肪酶催化法),制备了阿魏酸己酯(FAC6),并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法对FAC6进行分离纯化,再结合核磁共振(1H-NMR、13C-NMR)、二级质谱(MS2)与红外光谱(IR)技术对FAC6进行结构表征与鉴定。其次,研究了 FAC6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的抑菌活性。FAC6对L.monocytogenes 的 MIC 值为0.1mM,MBC值为0.4mM;通过FAC6对L.monocytoge es的时间-杀灭动力曲线与生长曲线测定分析,发现FAC6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L.monocytogenes的自溶活性逐渐增强。进一步对FAC6对L.monocytogenes抑菌的亚细胞机理进行了探讨,即通过FAC6对L.monocytogenes细胞膜的影响、膜蛋白的影响、与DAN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对细胞膜的影响,PI摄取量和胞内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的泄漏量实验结果表明,FAC6显著改变了L.monocytogenes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FAC6预处理使细胞膜表面ζ-电位表现出超极化现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FAC6作用后的L.monocytogenes细胞壁局部消失、细胞膜表面形成孔洞,细胞裂解;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可发现FAC6作用后的细胞表面出现破裂,细胞内部细胞质流失。以上系列结果说明,表明FAC6使L.monocytogenes的细胞膜受到了损伤。对蛋白质的影响,FAC6与L.monocytogenes膜蛋白作用6 h后,在SDS-PAGE电泳图中发现其蛋白条带出现颜色变浅、加深、甚至部分条带消失以及新条带生成的现象,表明FAC6对膜蛋白的成份产生了影响;在荧光光谱分析中发现FAC6对细胞膜表面的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酪氨酸(Tyr)残基具有猝灭作用,并伴随红移现象,说明FAC6使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更加亲水,改变了膜蛋白的构象。在DNA分子水平上,FAC6与基因组DNA相互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分析、熔点(Tm)值和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的研究结果表明FAC6与DNA是通过凹槽模式结合作用的。最后,测定了 0.1 mM FAC6在鲟鱼鱼子酱贮藏过程中对接种L.monocytogenes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FAC6能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鳄鱼鱼子酱中L.monocytogenes的生长,延长鱼子酱的货架储存期。
【学位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S201.3
【部分图文】:

阿魏酸己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活性及亚细胞机理研究


图1-3研究路线逡逑Fig.邋1-3邋Research邋route逡逑

显色,薄层色谱分析,磷钼酸,己醇


TLC分离纯化的重点在于配制合适比例的展开剂,通过文献报道和预实验逡逑的摸索,展开剂的配比确定为PE/EA=4:1邋(V/V)。FAC6的薄层色谱分离结果如逡逑图2-4所示。其中图(A)为磷钼酸显色,Line邋1是丙二酸半酯的粗产物点样,Line逡逑2是丙二酸半酯粗产物与己醇点样的交叉点,Line邋3是己醇点样,图中Line邋1箭逡逑头指示的目标产物丙二酸半酯上方并未出现己醇的点,表示己醇己完全反应。图逡逑(B)为碘显色,Line邋1是FAC6的粗产物点样,Line邋2是FAC6的粗产物与反应物逡逑香草醛的交叉点样,Line3是反应物香草醛点样,从图中Line邋1可知,箭头指示逡逑的目标产物FAC6下方还有微量香草醛未反应完。并且在Line邋1邋FAC6点的上方逡逑应该是两个杂质点,一个是图中明显观察到的杂质点(靠近硅胶板上方边缘),逡逑另一个是紧邻着FAC6上方的杂质点,由于FAC6产率高,FAC6的点浓且大,逡逑而紧邻的杂质点浓度非常的低,通过碘显色,基本观察不到。考虑到其他杂质点逡逑与FAEs在此展开剂条件下分离效果明显

谱图,谱图,己醇,点样


TLC分离纯化的重点在于配制合适比例的展开剂,通过文献报道和预实验逡逑的摸索,展开剂的配比确定为PE/EA=4:1邋(V/V)。FAC6的薄层色谱分离结果如逡逑图2-4所示。其中图(A)为磷钼酸显色,Line邋1是丙二酸半酯的粗产物点样,Line逡逑2是丙二酸半酯粗产物与己醇点样的交叉点,Line邋3是己醇点样,图中Line邋1箭逡逑头指示的目标产物丙二酸半酯上方并未出现己醇的点,表示己醇己完全反应。图逡逑(B)为碘显色,Line邋1是FAC6的粗产物点样,Line邋2是FAC6的粗产物与反应物逡逑香草醛的交叉点样,Line3是反应物香草醛点样,从图中Line邋1可知,箭头指示逡逑的目标产物FAC6下方还有微量香草醛未反应完。并且在Line邋1邋FAC6点的上方逡逑应该是两个杂质点,一个是图中明显观察到的杂质点(靠近硅胶板上方边缘),逡逑另一个是紧邻着FAC6上方的杂质点,由于FAC6产率高,FAC6的点浓且大,逡逑而紧邻的杂质点浓度非常的低,通过碘显色,基本观察不到。考虑到其他杂质点逡逑与FAEs在此展开剂条件下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东;张玲;王红;陈曦;王艳;闫国栋;邹年莉;孙松松;;自贡市2014年农贸市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9年03期

2 张晶;白志军;和鹏;陶霞;吴新伟;;广州市58株单增李斯特菌菌株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年05期

3 贾艳艳;何雷;郁川;余祖华;程相朝;张春杰;李银聚;;豫西地区市售鸭翅中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的检测[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11期

4 ;谨防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J];食品与生活;2017年10期

5 乌日娜;刘翔;郭邦成;闫立群;张玉平;;银川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6 范芸;胡云建;艾效曼;宁尚勇;程玮;李江涛;常乃柏;;一起血液病区单增李斯特菌病的爆发并文献复习[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4期

7 杨松;曲祖乙;刘永华;;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3期

8 李燕杰;朱小花;夏雨;袁根良;杨公明;;不同培养条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11期

9 王丽芳;陈飞;;进口冷冻鸡翼尖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禽业导刊;2009年04期

10 丁建英;韩剑众;;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秋霞;;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生产环节的污染分布和传播[A];2017新发传染病研究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张耀祺;石磊;;分离自生肉的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轶;周小明;邢达;;基于磁珠分离和超分支滚环扩增的单增李斯特菌电化学发光检测[A];第七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文艳;张永红;林洪羽;李秀锦;仲飞;;重组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O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及活性分析[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5 丁建英;韩剑众;;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存在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晓利;廖成水;朱世强;田文静;张梦珂;李静;程相朝;;单增李斯特菌胞外核酸酶的酶学特性分析[A];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7 柳博文;王建锋;邓旭明;;桑色素中和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并抑制吞噬泡内细菌逃逸[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李长城;贾真;李晓婷;白伟娟;方婷;陈锦权;;生食三文鱼中单增李斯特菌动态生长数值模拟及验证[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钱凌霄;康立超;李红欢;张奇文;杜冬冬;马勋;;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14种潜在毒力基因的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0 陈慧燕;;单增李斯特菌室间比对活动实验室结果评价[A];2009年卫生检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会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凤贤;FDA发布修订控制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措施指南[N];中国国门时报;2017年

2 总局;单增李斯特菌危害不容小觑[N];中国医药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嘉;人体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可造成严重后果[N];中国质量报;2017年

4 ;专家解读单增李斯特菌[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7年

5 ;重视单增李斯特菌风险防范[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张启华邋姜文辉;烟台首次从进口水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7 浙江检验检疫局杭州机场办事处 金钤 许琰丹 林瀑;推进空港指定口岸建设的相关思索[N];中国国门时报;2017年

8 潘兰;进口食品畅销 更需监管保驾护航[N];中华合作时报;2016年

9 记者  胡其峰;进口日本食品连续出现质量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姜浩峰 邱伟科;检验检疫部门如何严把“准入关”?[N];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揭示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江玲丽;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分析及其重组菌构建与免疫原性[D];浙江大学;2006年

3 张辉;单增李斯特菌ActA的表达、免疫原性及胶体金试纸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诗;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数值鉴定系统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亢春雨;食源性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分布、遗传多态性及其毒理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陈谋通;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群体感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方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谱系Ⅲ强毒株与弱毒菌株比较基因组及致病力差异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林文凭;Bacillus subtilis ZJU15产生的抗菌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丽;三种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同步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隋建新;单增李斯特菌鸡卵黄抗体的抑菌性能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灵扬;冷鲜肉冷链流通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活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王航;单增李斯特菌氨基肽酶Lmo1711以及鞭毛结构蛋白FlhB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3 石薇;免疫磁性糊精微球的制备及其快速分离检验单增李斯特菌的技术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4 贺婷;三种天然抑菌剂对低温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效果研究[D];成都学院;2018年

5 蒋兵;单增李斯特菌在猪、鸡肉品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及基因分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周慧敏;植物乳杆菌素BM-1抑菌机理初探及其对火腿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控制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5年

7 魏丽娜;含硫香料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D];大连工业大学;2018年

8 藏雨轩;食源性致病菌恒温扩增试纸条检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9 赵萌;单增李斯特菌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D];天津科技大学;2018年

10 魏滋鸿;黄芩提取物抗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0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10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