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抗菌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级代谢物的分离与结构解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02:16
   放线菌是多种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潜在来源,在微生物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放线菌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与陆地放线菌不同的代谢途径,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是天然药用化合物的重要生产者。从不同海洋环境中筛选放线菌,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分离提取寻找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日照海岸线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筛选,揭示了日照海岸线放线菌的分布、抑菌潜力及其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五种不同的筛选培养基以及五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放线菌的筛选一共得到208株放线菌。牛津杯法被用来检测抑菌活性,其中91株具有抑菌活性。35株对产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CGMCC 1.183有抑制作用,25株对变形杆菌(Proteus)CGMCC 1.491有抑制作用,17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25923有抑制作用,9株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25922有抑制作用,2株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GMCC 1.15148有抑制作用,3株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CGMCC 3.3950有抑制作用。然后,选取25株抗菌活性较好的菌株,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对其进行系统进化研究,25株菌可以分为22个种,属于三个不同的属:链霉菌属(18株),拟诺卡氏菌属(4株)和糖单胞菌属(3株)。(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海洋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SSGRZ-F8菌株最佳发酵条件。在此实验中结果表明菌株SSGRZ-F8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1天,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培养温度为30℃,最佳初始pH为8。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菌株SSGRZ-F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以及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提高了8 mm、12 mm、7 mm。同时进行了菌株所产抑菌活性物质性质的研究,发现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光照稳定性以及遗传稳定性。(3)运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反向MPLC以及HPLC等分离方法从发酵液有机相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利用一维核磁、二维核磁以及LC-MS鉴定五个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1[cyclo(L-Val-L-Pro)]、化合物2[cyclo(L-Pro-L-Leu)]、化合物3[cyclo(L-Pro-L-Tyr)]、化合物4(N-acetyltyramine)、化合物5[cyclo(L-Pro-L-Phe)]。运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AB-8大孔树脂以及葡聚糖凝胶G-25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发酵液水相中得到复合物Z3.(4)对化合物1-5和复合物Z3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60μg/mL、120μg/mL、100μg/mL,化合物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80μg/mL、150μg/mL、130μg/mL,复合物Z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00μg/mL、30μg/mL、20μg/mL。同时还发现化合物1、2、3、5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与迁徙。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36
【部分图文】:

天然产物,平均数量,海洋环境


以及海洋微生物等。图 1-3 展示了来自于不同海洋生态环境中的天然产物数量,我看出在 1965-2007 年之间,来自于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的天然产物所占总数较多。尤入 2000 年以来,筛选到的天然产物数量呈指数型增长,远远高于其他海域生态环方面可以体现出中国对自己海洋环境中天然产物的开发力度加强,另一方面也体现海洋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天然产物资源[22]。

数量分布,天然产物,数量分布,平均数


图 1-2 不同分类来源的天然产物的数量分布(1965-2005 年以平均数表示)ig. 1-2 Distribution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by phylum.The data for 1965 to 2005 have been comaveraged

数量分布,天然产物,数量分布,平均数


图 1-2 不同分类来源的天然产物的数量分布(1965-2005 年以平均数表示)g. 1-2 Distribution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by phylum.The data for 1965 to 2005 have been compiled andaverage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梅;赵心清;;可培养海洋放线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5期

2 苏国成;黄维真;刘添才;;海洋放线菌的研究 Ⅱ.绿色小四孢菌一新亚种[J];微生物学报;1989年06期

3 盛德生;卢明;;对海洋放线菌抗大肠杆菌活性菌株的分离筛选[J];科技经济导刊;2017年32期

4 刘志航;袁忠林;罗兰;;对玉米螟具有生物活性的海洋放线菌筛选与鉴定[J];玉米科学;2015年02期

5 马艳玲;李海贤;翁萍;刘泽璇;许小庆;曾荣;;海洋放线菌铁蛋白的克隆[J];现代食品;2017年23期

6 马艳玲;李海贤;翁萍;刘泽璇;许小庆;曾荣;;海洋放线菌乙酰CoA连接酶的克隆[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03期

7 马艳玲;李海贤;翁萍;刘泽璇;许小庆;曾荣;;海洋放线菌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J];食品安全导刊;2017年36期

8 董鹏;刘均洪;刘丽丽;;海洋放线菌在水产业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水产;2009年01期

9 李鹏;苗增良;王健鑫;;舟山海域一株产碱性蛋白酶海洋放线菌的鉴定、选育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4年05期

10 常显波;刘文正;尹琦;张晓华;;海洋放线菌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J];海洋科学;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俊;;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田新朋;张Pr;李文均;;南海沉积环境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系统学分类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梅显贵;王聪;王佩;付鹏;王NB;朱伟明;;海洋放线菌的天然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C];2014年

4 石妞妞;徐庆妍;宋思扬;沈月毛;;从海洋放线菌中寻找安莎霉素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飞;陈亮宇;赵心清;鲍晓明;;海洋放线菌纤维素降解酶基因挖掘及功能分析[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闫培生;曹立新;王春环;王凯;;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菌株的筛选[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陈雷;林秀坤;;海洋放线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俞勇;苑孟;张迪;李会荣;;北冰洋海洋放线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潜力研究[A];全国第九届海洋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鞠建华;;海洋放线菌抗感染、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分会场: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新技术[C];2014年

10 林海鹏;庄令;洪葵;;海南文昌头苑红树林海洋放线菌抗肿瘤细胞活性初筛[A];中国海洋生化学术会议论文荟萃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惠琴;海洋放线菌抗MRSA菌株的筛选及菌株AM105活性物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2 侯艳华;四株海洋放线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3 吴少杰;从胶州湾海洋放线菌中发现的新型星形孢菌素等7种新结构化合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常显波;不同环境海洋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及2株放线菌新菌的分类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王佩;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方丽萍;海洋放线菌的分离、耐药性诱变及抗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付鹏;四株海洋放线菌产生的抗生活性化合物[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车茜;五株海洋来源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张伟杰;海洋放线菌来源的化合物卡拉霉素(Kalamycin)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光杰;抗菌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级代谢物的分离与结构解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2 曹利;抗生海洋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次级代谢物活性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倩倩;四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4 孙金柱;一株海洋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杨豆;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王艺颖;产生物活性物质及溶菌酶的海洋微生物筛选和鉴定[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7 秦乐乐;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68来源的星孢菌素类衍生物及其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苏燕;产抗菌物质海洋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物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9 苗子;两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10 李冰;一株海洋放线菌抗生物质的分离和结构初步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33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