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 背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总需求的增长,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消费需求。但是我国过去1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净出口和投资需求增长的基础之上。长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很容易受到国外不良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俱对我国出口规模造成很大的冲击,进一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异常波动。增加投资需求能够有效抵御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但是投资需求的提高容易导致经济“过热”,并且存在着产生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同时,提高政府投资需求的行为会对民间投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长期看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更何况投资需求增长本质上有赖于消费需求的增长。由此可见,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必然途径。消费需求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和最终的制约作用。消费需求的变化方向和增长速度,最终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方向和速度。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9%的速度快速向前发展。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的威胁.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居民的消费支出严重不足。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历年来的世界居民消费率水平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平均要低20%左右.在2011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下降到历年最低的34.98% .相比世界平均水平的61.23%.我国的居民消费率要低了26.25个百分点.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扩大内需作的战略.这说明我国已将“扩大内需”
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中来。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提高消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尤其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战略核心是扩大居民消费.如何增加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2 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1 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最终消费率由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两方面所构成。由于政府消费率比较稳定,所以最终消费率的波动情况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波动所决定的。因此。消费需求稳定经济波动作用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当居民消费率偏低即居民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较低,而投资需求比重较高时,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就表现为投资所拉动的粗放增长。在此基础上如果继续强调投资,就会抑制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经济过剩更加突出。影响,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因此,当经济增长的速度高到资源无法与之相协调的水平时,就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收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的几次大的波动都与居民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密切相关。
如果不能够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问题,那么我国经济就走不出“过热— — 调整— — 再过热— —再调整”的发展怪圈.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2 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率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这一理论,投资率越高,消费率越低。就越有利于长期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理论是基于投资需求的增长必须有相应的消费需求所支撑为前提条件的,即投资需求必须同消费需求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否则长期经济增长就不能顺利实现。目前,安徽省居民的巨额储蓄为投资需求的扩张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偏低致使消费需求相对疲软.导致了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规模庞大的储蓄资本无法全部转化为投资需求,大部分储蓄只能成为社会闲置资金。可见,我国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受制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3 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由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个部分所构成。由于我国主要是以内需为主,净出1:3占比较小.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这两大需求。在这两大需求中,投资需求是扩大消费数量和提高消费质量的基础。而消费需求则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居民消费率偏低。就表明整个经济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领域的部分较少。我国人口众多、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因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尤为重要,且十分紧迫。特别是在我国多个行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会影响到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顺利实现。
2.4 制约了扩大就业的需要现阶段人们普遍感受到社会就业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消费不足。居民消费率偏低。在国民经济两大主力产业当中,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所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是第二产业的两倍以上,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但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消费不振,需求不旺,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造成了市场活力不足,影响了社会用工的增加,制约了就业的提高。因此必须大力拓展消费空间,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3 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比重的对策
3.1 调整初次分配格局作为居民购买力基础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主要来源就是劳动报酬。因此,改善初次收入分配状况应当从以下方面人手:
3.1.1 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使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遵从市场的工资决定机制,能够真正反应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保障劳动者的生活、教育等,提高再生产劳动者的素质。
3.1.2 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率先完善国有企业的长效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逐步推行到各个所有制的企业单位,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范围,严格督促各企业按照企业效益的增长幅度来提高职工工资。
3.1.3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要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稳步推进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明确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市场分配存在的缺点,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3.2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本文编号:4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37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