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的赏析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3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的赏析,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教学特点及其局限经典案例是经过历史选择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案例。典范性是指经典案例一般都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实践中精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实例,并能反应同类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从而起到标准、表率、规范的作用。权威性则指经典案例大多是由着名经济学家提出,在经典着作中用以阐明某个重要经济学观点或者思想的案例,并被学界反复引用,从而显示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崇高威望。因其典范性、权威性,经典案例在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

  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研究人类在“资源稀缺”问题下作出选择的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经济学人的努力与实践,西方经济学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经典案例。在阐述某些经济学理论时,教师自然而然会用到其中的某个经典案例,不用则不足以阐明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一部分来源于经典着作,一部分由学者提出,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1)由后人从前辈经济学家的经典着作中整理出来,如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挖掘出“看不见的手”用以说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自发调节作用。(2)由着名经济学家从前人的文化典籍中引申而来,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引述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思想,用“蜜蜂的寓言”来演绎节俭的悖论。(3)由某些学者提出,后来被广为引用,如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案例,就是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加以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进而在学界流传开来。(4)由着名经济学家在理论创新与争论中创设,如公共物品中的“灯塔”案例,就是由萨缪尔森和科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在有关公共物品问题上的思考与争论中形成的。西方经济学自在我国高校开设已有30多年。就其研究内容来说,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应用性很强,讨论的均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就其研究方法而言,西方经济学主要运用实证分析,其理论性很强,包含的概念和模型较多,用到的图表和数学论证较复杂,形成的理论较抽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为了解决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改进教学效果,就需要找到一种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广为应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典型事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教学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要运用“案例”这一独特的教学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它的来源、性质、编排体例均迥异于其他教学内容。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大多来源于社会实践,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并且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展开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较强的综合性。这主要体现为案例较一般的举例内涵上更为丰富、形式上更为精致,以及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更为复杂,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更高。

  突出的启发性。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将学生纳人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在此过程中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高度互动性。案例教学特别强调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呈现与问题的设计尽管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笔耕文化传播,但又要为学生预留参与探讨的足够时间与空间。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所内含的问题会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引起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案例教学的互动性原则。

  基于这样一些特点,案例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能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性强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可能性,而案例教学的特点又为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不过,由于西方经济学产生于西方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所以经典案例大多烙上了很深的西方社会印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无论在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阶段,还是经济体制上,都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中用来阐明西方经济学原理的经典案例,对于中国学生可能有一种“文化隔膜”,进而导致某些理解上的困难。基于此,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经典案例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说,仅有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补充基于中国特定背景的本土化案例。

  二、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西方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学好西方经济学对于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的运用可以显着地改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目前国内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开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极不规范,尤其是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还亟待加强。这些因素已成为改善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瓶颈。从教学实践看,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存在“三重三轻”

  问题:一是重讲授教学、轻案例教学。尽管案例教学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人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如此之大,以至于讲授教学仍然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主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还只是一种点缀。讲授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教学方法,固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掌握大量知识,但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学生则处于一种比较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而案例教学特别强调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讲授教学的不足。不过在国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讲授教学,要大面积地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而这无疑要有一个过程。



本文编号:4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4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