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杂文精选 >

论物产传说的生成路径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9

  本文是一篇来自于《农业机械学报》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关于对物产传说的生成路径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在中国,从南国水乡到北方草原的各地着名物产都附着了丰富多彩的物产传说,例如江西景德镇瓷器传说、天津杨柳青年画传说、东北长白山地区人参传说、蒙古族马头琴传说等等。“物产传说是解释各地、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医药、工艺品的产生、特征和名称由来的传说。这类传说不仅描述物产的生产状况和神奇作用,还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人们通过传奇的叙述话语,神化和仙化本土的物产,是原来纯物质形态的物产烙上人文的印迹,从而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激发自己对本土物产的自豪感和外人对它们的兴趣与赞美。”llj物产与民间传说的关系极为密切,毫不例外,在盛产南果梨的鞍山地区亦流传着诸多关于南果梨的传说。

  南果梨,俗称安果梨,属于秋子梨系列,每年的九月即是南果梨飘香的季节。南果梨是鞍山地区特产,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海城什司县、马风和千山区大屯唐家房、大孤山、千山、东鞍山等乡镇,南果梨因受种植区域的成土母岩等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味道独特,近年来,鞍山南果梨享誉全国,成为着名的水果品牌。在当地,关于南果梨名字的来历就流传着诸多传说,本文择取熙明与吕敬德分别讲述的两则南果梨传说文本为研究对象,拟从汉语谋篇谐音机制、神化本土的恋乡民俗心理、传说动力学等多维度观照南果梨传说的生成路径。

  一、汉语谋篇谐音机制与南果梨传说的结构特征物产传说的结构一般都由引子部分、主体部分和确证部分三部分组成,南果梨的传说——(暂代称熙明讲述本)与南果梨的传说二(暂代称吕敬德讲述本)的引子部分都很类似地提出了鞍山南果梨味香肉厚等特点,共同交代了南果梨是鞍山特产的问题。在主体部分——两则传说内容就大相径庭了,传说一的故事梗概是:一千多年前,一只大雁叼来的梨籽落在千山地区,一位老道将梨树芽与当地的山丁子树嫁接,结的果实非常好吃,当地人起名为南国梨,后来谐音叫成了南果梨。

  南果梨传说二的故事梗概是:千山脚下隆昌州的李果与妻子南氏都是出色的果农,李果不畏艰险,攀登对桩石的陡峭山崖,先后三次历经摔断胳膊、摔断腿、遭遇黑熊等磨难,最后挖去了南果梨树,返回家乡移植成功。当地人为了纪念这梨果的来之不易,称其为“难果梨”,又因为纪念李果与南氏夫妇二人,亦称“南果李”,后来谐音叫成了南果梨。再讲两则南果梨传说的结尾——确证部分——详细交代了南果梨名字的来历。

  南果梨传说一:“因为老道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为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南果梨。这以后,种植这种梨树的越来越多了,如今南果梨以遍及鞍山地区的所有山区和半山区。

  每年当梨花盛开的时候,南方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树的上空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 好像在向人们夸耀自己,多亏它,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南果梨树呢。”南果梨传说二:“李果和南氏为这树差不多已经豁上命,挖坑、埋树、浇水、防冻,梨树缓醒过来。当年没结果儿,第二年满树花果,梨儿从隆昌州传到辽阳城,人们都问这梨叫什么名。李果和南氏给这树起了个名儿,因为这梨果来之不易,就叫“难果梨”吧。这一对夫妻从年轻到老,为梨树操劳一生,年刚过七十岁,就一前一后死了。

  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们,有人提议给梨树重新定名。有人说,这梨树当初多亏了南氏的精心侍弄才能活过来,应该叫南果;有人说,要不是李果三次找树,哪有这梨树,应该叫李果。有人说,这么着吧,用南氏的姓,再把李果的姓名倒过来,叫南果李吧。听来叫常了,就叫成“南果梨”比较两则传说文本可以发现,确证部分都是通过谐音的手段完成了南果梨的“命名仪式”。

  谐音在整个传说文本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框架作用。谐音作为一种谋篇布局的语音手段,是传说文本中南果梨得以命名的一种语音机制。从语言学角度讲,两则传说文本可以被视作两则谐音语篇。

  “所谓谐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两个语言成分(包括字、词、短语、句子)在语音形式上的相同或相近,让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原本毫无关联的事物关联起来,从而产生特定的上下文联系。由于谐音的主要作用是让两个不相干的事物产生关联,因此谐音要成立,首先得有两种事物:甲事物和乙事物。前者是被谐物,通常是话语基点,也是谐音生成的起点,我们称作‘本原体’;后者是相谐物,是与本原体产生关联的另一个事物,是话语要谐击的目标,也是谐音生成的终点,我们称作‘目标体’。”在两则传说文本中,“南国梨”、“难果梨”、“南果李”作为话语基点,是谐音的起点,是被谐物,为语篇的“本原体”,当地人的命名——“南果梨”是相谐物,是传说最后去谐指的目标,也是谐音生成的终点,为语篇的“目标体”。相同或相近语音形成的“南国梨”、“难果梨”、“南果李”与“南果梨”本无任何意义联系,但借助同一语音形式“nanguoli”,通过语音联想,达成沟通与意义转换,语篇由此获得了成立。

  “本原体”与“目标体”是谐音语篇获得成立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是所有谐音语篇的必要条件。在谐音语篇中,“让本原体与目标体产生关联,还需要一个过渡成分,可称为“过渡体”,这个过渡体通常是一种话语组织,为语篇的整体文义“牵线搭桥”,本原体与目标体便在这一“搭桥”之下产生关联,从而获得语篇意义。” 南果梨传说中的引子部分与主体部分充当了“过渡体”,过渡体的位置在谐音语篇中并不固定,可前可后,随着本原体和目标体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而本原体、目标体、过渡体“三个要素是否都出现在语言表层,那是话语模式的差异问题,正因为如此,形成了不同的谐音结构模式与类型。”两则南果梨传说应该属于本原体与目标体同现模式中的“一对一”模式,该模式的典型结构为“本原体(A)一过渡一目标体(A )”l 3l,A 是A的同音变量形式,在两则南果梨传说中,目标体只表现为Al。

  南果梨传说一的过渡体部分:(南果梨A)一(过渡)大雁叼来梨籽——老道嫁接——硕果累累—— 当地人起名南国梨——谐音南果梨一目标体(南果梨A1)。



本文编号:5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