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概念解析
本文是一篇来自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的文学论文,主要是关于“五”概念解析的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中华文化中有关五及相关的概念很多,自《尚书·洪范》有了五行、五味、五事、五福的描述后,与五相关的词语便多起来,如:五方、五季、五常、五色、五音、五服、五谷、五经、五岳,不一而足。历史的积淀,使“五”在中华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认为世界由五种物质构成。凡物不离五行。《尚书·洪范》
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
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成,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洪范》中还有“敬用五事。”即一日貌,二日言,三日视,四日听,五日思。貌日恭,言日从,视日明,听日聪,思日睿。恭作肃,从作义,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但敬用五事在中华文化中并没有源远流长。而《洪范》中的五福可谓源远流长。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五福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祈盼和追求。现代还有五福临门的说法。
《汉书·五行志》以多例史实解说五行。原本人类利用五行表述的五种物质求得生存,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的认识论。五行的提出本与阴阳八卦无关。八卦以阴阳为核心,原本并无方位、季节。以后孔子作十翼解说八卦,在《周易·说卦》中有了“帝出乎震、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到了西汉,西汉儒学据此将五行配以阴阳八卦,而有阴阳五行学。以木、火、金、水配以东、南、西、北,而土无卦与方位可配,则配以中央。《汉书·五行志》认同至西汉登峰造极的阴阳五行说,将农耕社会人们认知世界的局限附会阴阳五行,赋予了五行更多神秘的内涵。
先是《五行志》颠覆了《洪范》的五行顺序,以《说卦》为序,用木、火、土、金、水记五行。
木的记载实在太少。《五行志》仅记一例,《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然后以阴阳之说释之,结论为“阴阳不通,则木不曲直。”其实所谓木冰,即现在之冻雨。冻雨改变不了木的本性。苟子《劝学》“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说明木的本性与木冰无关。
火,分火与灾。人火日火,天火为灾。火于人类进化举足轻重。自古有钻木取火和燧人氏的记载。食物经火而熟,熟食使人大脑得以发达。但《五行志》将火与历史事件联系,把火灾神秘化。如“庄公二十年,夏,齐火灾。”“刘向以为齐桓好色,听女口,以妾为妻,嫡庶数更。”再如“宣公十六年夏,成周宣榭火、”“董仲疏以为十五年札子杀召伯、毛伯,天子不能诛。”还有“哀公四年六月辛丑,亳社灾、一日天生孔子,非为定哀也,盖失礼不明,火灾应之,自然象也。”又如“高后元年五月丙申,赵丛台灾。刘向以为吕氏女为赵王后,嫉妒,将为馋口,以害赵王。王不寤焉,卒见幽杀。”“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火。董仲疏以为陈夏征舒弑君。”
《五行志》记土灾仅一例且与灾无关。为穿凿附会。如“庄公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刘向以为水旱当书,不书水旱而书大无麦禾者,土气不养,稼穑不成者也。”《五行志》记“土,中央,生万物者也。其于王者为内事、如此则土得其性矣。若乃奢淫骄慢,则土失其性。无水寒之灾而百谷不熟,是为稼穑不成。”
金是五金的总称。中国古代限于对金属的认知,五金用金、银、铜、铁、锡描述。金从革,即可变化为他型。冷兵器时代金常联系战争。《五行志》引“刘歆以为金石同类,是为金不从革,失其性也。”水,所举实例更多,如“桓公元年秋,大水。董仲疏、刘向以为桓公弑兄隐公,民臣痛隐而贱桓。”再如“襄公二十四年秋,大水。董仲疏以为先是一年齐伐晋,襄使大夫帅师救晋,后又侵齐。
国小兵弱,数敌强大,百姓悉怒,阳气盛。”还有“高后三年夏,汉中、南郡大水、是时女主独治,诸吕相王。”再如“元帝永光五年夏及秋,大水? ? 通儒认为违古制,刑臣石显用事。”
所举史料,真正成灾只有水火。但都以五行不时,灾异发生解释。《五行志》认为:
木灾因“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于农时,及有奸谋,(结果)则木不曲直。”
火灾因“弃法度,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结果)则火不炎上。”
土灾因“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外戚,侮父兄,(结果)则稼穑不成。”
金灾因“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结果)则金不从革。”
水灾因“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结果)则水不润下。”
阴阳五行学说经董仲疏及以后刘向、刘歆、京房的阅释而登峰造极。配以天人感应说,谶纬图谶说,颠覆了人类初期五行的朴素认识论。按《五行志》所记,如前所述,木灾为冻雨。而火灾发生原因有二,其一自然燃烧,即所谓天火,实与日照升温、雷电、磷火有关;其二所谓人火,建筑材料多以木草,用火频率高。加上饮事、照明、祭祀用火,引发火灾则多。所记土灾,只限于五行。所谓金灾,《五行志》不懂战争是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用冷兵器的金属为材料解释,牵强。至于水灾,自古及今,人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避免。
五行联系阴阳、八卦,中华文化中便有了五行、五味、五事、五福诸多与五相关的概念。其实五味之外还有五嗅。味反应于舌,嗅反应于鼻。香、臭、腥、腐、臊为五嗅。五色于八卦是通过四季五方联系的。春木配青,夏火配赤,秋金配白,冬水配黑,中医以土配长夏,取其黄。五季,中医学用语,从未得到古今历法认可。
除四季外,中医加一长夏,既配了五行,又满足了四季缺一的不足。中国历法是黄河流域农耕社会的产物,是伴随太阳历、太阴历的综合观察的结果。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太阳历的一年,地球向着太阳的角度形成近地点和远地点,便形成季节,但地球赤道及南北纬23。以内,无明显季节,只有理论的季节。太阴历以在地球所见月球圆缺一次为一月,月即月球之月。十二次月球圆缺不能满足太阳历一年,古人为使太阳历、太阴历一致,便有了闰月。一般五年间月球圆缺六十二次,而以一太阳年月球圆缺十三次为闰年。五年二润是五年间有两个闰年。中华民族的祖先活动范围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处于地球东经9O。至120。,北纬30。至4O。之间,有着明显的寒暑、日照、干湿的季节变化。
本文编号:5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