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我的家乡兴化地处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之间的里下河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兴化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巨匠、哲学宗师、书画泰斗、科学先驱、显赫高官:文化积淀丰厚,有四牌楼、施耐庵陵园、郑板桥纪念馆、刘熙载故居可以追寻历史的光辉。境内,河湖港汉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有不少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我校长期以来,重视对学生实施乡土文化教育,并编写了《人文兴化梦里水乡》校本课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增进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缅怀故里人物,激发爱乡热情兴化古称"昭阳"、"楚水",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历史画卷,一个个历史名人跃然纸上,有"长篇小说之父"-一施耐庵,"三绝奇才"一-一郑板桥,"东方黑格尔"--刘熙载……
语文实践课上,同学们为家乡能有"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而感到无比自豪。郑板桥为宫清廉,始终关心民众疾苦,不为自己的乌纱着想,只求济世活人,创下了当县令十余年而不升官的记录。他擅开宫仓放粮救人的事迹更令人震惊,他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每位学生。学生纷纷找来板桥先生的诗词进行诵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板桥先生的真实写照。同学们感慨万分,情不自禁地发出:板桥虽是个小县令,却是→位不折不扣为民造福的大清官啊!
二、游览家乡名胜,写下秀丽风光兴化河网密集,风光秀丽。万亩河塘绿,千岛菜花黄。千百年来,引来无数文人墨客、丹青高手吟诵、描绘这"鱼米之乡
利用春游及节假日时间,我频频带领学生游览家乡风景名胜,水乡美景令学生们流连忘返。一次次参观游览,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更感受到先祖的智慧与才干:同时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于是,一篇篇优美的参观、游览文章在学生的笔下流淌:"我登上沧浪亭,亭子虽然不算富丽堂皇,但朴素美观,幽雅大方。我站在亭子上放眼眺望,笔耕文化传播,整个沧浪公园尽收眼底圆弧形的广场,雪白的墙壁,清澈见底的泉水,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绿汹汹的草坪,美丽又朴素的野花……此情此景不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吗?真是美丽极了!选自学生习作《游沧浪公园》"春天,你可要到“千岛垛田”来踏青,荡一叶小舟穿行于曲折蜿蜒的垛回间,正是垛上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长满泊菜花的垛岸,恰似一个个飘浮在水中的巨大金色花环,一朵朵花儿散发出阵阵芳香,沁人心脾,引来一群群蜜蜂翩翩起舞,让你仿佛置身人间仙境,洗去了世俗的喧闹,灵魂正如那蔚蓝的天空,明净的水面,一尘不染。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菜花四月来兴化',美丽的垛田田园风光定会让你流连忘返。"(选自学生习作《请到我的家乡来》)面对如画的自然景色,孩子们能不激情满怀?能不欣然提笔描绘出它的美丽与神奇?
三、了解楚水风惰,弘扬家乡文化楚水风情,积淀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散发着浓郁的土地芳香。了解民俗,感受民俗,亲历民俗,让学生更贴近、更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家乡。我要求学生结合校本课程去搜集家乡风情,可以问大人,也可以向网络
"求教"。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大量的家乡风情。根据学生收集的内容,我不时地引导归类整理,鼓励他们制作成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
"爆竹声中-岁除"、"端午传闻为屈原"、"月到中秋分外明"......手抄报的主题各异,但内容丰富,蕴含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透视出-方水土的特点,一方人物的性格。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杰作登上了班级的墙壁,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四、目睹家乡腾飞,乐写广告做宣传
太阳每天周而复始地升起,昨天、今天、明天的太阳,在我们眼里不会有什么异样。可是,我们天天生活的家乡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变化是那么迅速而微妙,迅速得令人惊异,微妙得令人难以体察......
透过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学生们看到了家乡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无不为之高兴,无不深受鼓舞。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具体变化,然后让学生学写广告宣传语,让全国人民了解我们的家乡。学生的兴致可高了,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如:"不锈钢之乡一一戴南""乡村都市苏北‘天堂'一--张郭""阿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家乡的进步怎不叫学生心中自豪?怎不叫学生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编号:5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qitalunwen/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