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论亚相容逻辑中的“矛盾”——达科斯塔的亚相容逻辑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4

  本文选题:亚相容逻辑 切入点:矛盾 出处:《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相容逻辑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逻辑,它的核心思想是允许“有意义的矛盾”进入形式系统,并否认矛盾律的普遍有效性。亚相容逻辑的建立,对逻辑学、数学、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有意义的矛盾”具体是什么? 亚相容否定是否是对“亦此亦彼”的形式刻画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对此问题给予分析,从而更深入地认识亚相容逻辑的价值。
[Abstract]:Subcompatible logic is a new type of logic that rose in the 1960s and 1970s. Its core idea is to allow "meaningful contradictions" to enter the formal system, and to deny the universal validity of the law of contradiction. Philosophy has had a great impact. But what exactly is the "meaningful contradiction"? Whether the subcompatible negation is a formal portrayal of "both this and that"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an analysis of this problem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subcompatible logic.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3BZX043)
【分类号】:B81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劲杨;;还原论的两种形相及其思维实质[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6期

2 杨渝玲;经济学假说检验的逻辑——科学认识论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6期

3 梁庆寅,柯华庆;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在法治化过程中的定位──兼评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王宗烘;悖论与人类对无限的认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杜宁轶;加强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建设[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于仁松;社会发展状态:演进与协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刘广登;宪法责任制度: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11期

8 董继超;秘书学问题数说[J];秘书;1998年05期

9 刘冠军;波普的科学问题观探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欧倩;走向科学的图书馆学:元图书馆学[J];图书情报工作;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维祥;段勇;;“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3 张弘;;论积极行政理念内涵及结构层次[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宁;论社会历史发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汉大学;1996年

2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4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7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8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9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江涛;法的利导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卢芸蓉;类比推理及其在论证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3 张迪平;李长之文学批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俊;时代愿望的本真洞明[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眉;中国园林的美学意蕴对西方园林美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国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任百成;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段钰;对诡辩的修辞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胡国庆;全球化情境中的人文关怀[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书置;怀素在零陵[J];零陵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2 王诗元;说梦游[J];心理与健康;1995年01期

3 新梁;阿拉伯的四大金刚[J];新体育;1997年10期

4 安东·契诃夫 ,杨宗建;我的“她”[J];人民论坛;1997年01期

5 袁德领;法心与敦煌莫高窟第119窟[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6 邓九刚;永恒的是情感──《静静的顿河》人物漫谈之三[J];小说评论;1998年05期

7 赵冰;比赛荣誉称号的由来[J];中国学校体育;1998年04期

8 文奕;冠亚军的由来[J];中学生理科月刊;1999年34期

9 李鹏飞;;鹿台遗恨(二人转)[J];戏剧文学;2001年07期

10 肖汉友;尚书“下放”[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森琦;张雪亭;古风宝;王瑾;;昆秦结合部造山带大地构造相划分及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王金友;李红南;;临邑洼陷下第三系火成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赵彦彦;林春明;金成志;王佰长;刘波;;东北地区鸡西盆地早白垩世辫状河三角洲沉积[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蛟;姜在兴;;东营凹陷史南地区沙三上亚段湖底扇沉积特征[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于建国;郭亚;韩文功;;曲流河沉积亚(微)相的地震识别方法[A];CPS/SEG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张瑞智;谷新平;赵清润;;多参数聚类分析技术在百重7井区的应用[A];CPS/SEG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杜学忠;梁映秋;;气水界面单分子膜的NH伸缩振动信号原位观测及氢键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朱水桥;高振中;;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河控型扇三角洲沉积[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刘芳;何卫江;王艳华;陆国元;;水-气界面的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蔡习尧;李慧莉;马玉春;尤东华;;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沉积相特征[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周东耀;战火停息 东欧经济复苏 发展失衡 南北差距加大[N];经济参考报;2001年

2 记者 傅莲英;第二届澳大利亚中国纺织服装展在悉尼举行[N];国际商报;2002年

3 千弼;诺基亚看好手机市场[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黄利明;国风塑业1.8亿委托理财[N];新京报;2004年

5 新疆 昝万春;唐轮台探访[N];新疆日报(汉);2004年

6 记者 苏靖;诺基亚将在杭州建设软件园[N];浙江日报;2005年

7 ;美国镀锌板市场疲软 欧亚相对平稳[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8 新华;梵克雅宝将进驻上海[N];中国黄金报;2006年

9 乐琰;春节黄金周刚过 度假产品即跌价一半[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丹;NO_2气敏LB膜及其微结构传感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华坚;蛋白质在气/水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单分子膜成形[D];四川大学;2003年

3 田波;长堤地区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与隐蔽油藏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古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付锁堂;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孙璐;聚乳酸—两亲分子混合体系气/液界面相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洪波;东濮及邻区中生界地层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陈春强;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蒙启安;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储层意义[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青云;卟啉酞菁配合物超分子聚集体的纳米组装及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林;新型两亲分子的合成与成膜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2 吴刚;多糖的改性、表征及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夏兵;单分子膜和LB膜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4 段新国;新都气田蓬莱镇组储层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王景雪;复合LB膜微结构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祝彦贺;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层序、沉积相研究及地层—岩性圈闭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7 杨e,

本文编号:1648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48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f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