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可知性悖论”、“突击考查悖论”试解——对向可知论挑战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8-03-22 11:33

  本文选题:“可知性悖论” 切入点:“突击考查悖论”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 “可知性悖论”是建立在对可知论的歪曲的基础之上的。2 “可知性悖论”认为,同时接受可知性原理和“非全知假设”会导致逻辑矛盾。实际上是因为在这种逻辑推导中,作为论证总前提的非全知假设的符号公式“ q(q∧┑Kq)”是错误的———它本身是一个包含逻辑矛盾的恒假命题。3 学生对老师所说的那种事先无法预料的“突击考查”的有关论证是有漏洞的,因为它是片面的。4 “突击考查悖论”认为,学生不可能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假设学生知道老师的断定是真实的会导致矛盾,这也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把老师的断定错误地分析为支命题是联言命题的选言命题(其实,老师的断定应是支命题为假言命题的联言命题 ),并且这种
[Abstract]:(1) the "knowability paradox",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stortion of the knowability theory, argues that the simultaneous accept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knowability and the "non-omniscient hypothesis" can lead to logical contradictions. In fact, it is because in this logical derivation, The semiotic formula "QUQA Q A KQ)", which is used as a proof of the general premise, is wrong -it itself is an unpredictable "surprise examination" that students say to the teacher, which contains a constant false proposition containing logical contradictions.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argument. Because it is a one-sided .4 "surprise check paradox" that students can not possibly know that the teacher's conclusion is true, assuming that students know that the teacher's conclusion is true will lead to contradictions. This is also wrong. The root of this error lies in the mistaken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conclusion as the choice proposition of the joint proposition (in fact, the teacher's determination should be the joint proposition of the branch proposition as the false proposition, and this kind of proposi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B811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娅玲;“葛梯尔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新;逻辑悖论的研究——对传统逻辑“不矛盾律”的再认识及修正[J];人文杂志;1982年02期

2 谢洪欣;悖论的不可避免性和不矛盾性[J];哲学研究;1982年04期

3 朱志方;悖论不矛盾吗?——与谢洪欣同志商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4 张建军;集合论悖论的辩证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5 邵敬敏;“不要白不要,要了白要”是悖论吗?[J];汉语学习;1986年05期

6 何文华;悖论·理性冲突·思维方式的度[J];求索;1987年01期

7 S.F.Barker;王学海;桂起权;;悖论,类型论以及解救悖论的其他方法[J];思维与智慧;1987年04期

8 郭仁怀;诗美与悖论[J];当代文坛;1989年04期

9 万辉华;人性深处一个难以摆脱的悖论——读《一个父亲的童话》[J];理论与创作;1989年02期

10 俞建章;悖论:文化中的惰性与活性——兼论文化对策的选择[J];文艺研究;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奇志;聂永革;;Braess悖论与交通系统流量分配优化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壮虎;;自指性命题的逻辑构造[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4 张文熊;;吊诡——悖论?[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赵总宽;;三个异于实质蕴涵的条件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桂起权;;开放 客观 求真——喜读张建军、黄展骥合著《矛盾与悖论研究》[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7 黄展骥;;从“初始”到“再再强化”说谎者——兼论“严格”的悖论定义[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8 张建军;;类说谎者认知悖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9 刘粤生;;比较逻辑与悖论——评黄展骥的《谬误与逻辑杂论》[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10 沈跃春;;论悖论与诡辩——兼评逻辑界部分学者的悖论观[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克峰;住房与结婚的悖论[N];光明日报;2000年

2 熊川;电信悖论[N];河南日报;2000年

3 左卫民 周光权;中国司法改革的三个悖论[N];人民法院报;2000年

4 金错刀;《企业方法》的两个悖论[N];市场报;2000年

5 辛望旦;悖论的意义与理性形式的演化[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范素;现代、悖论与公民乌托邦[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宋炳辉;网络文化给文学带来什么[N];文汇报;2000年

8 宋炳辉;怀旧的姿态与悖论[N];文学报;2000年

9 张志扬;两条生存之路[N];文学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杰雯 北京南北通咨询公司 秦全跃 秦问宇;女老板悖论男老板[N];中国经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徐仲佳;性爱问题: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晓东;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建华;知识生产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悖论及其文化影响[D];外交学院;2000年

2 胡长栓;文化哲学的悖论及其历史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冰;巴斯妇人:性格的悖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夏禹;论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悖论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欣华;悖论(paradox)和反讽(irony)[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贡巧丽;艺术中的技术之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汪远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9 盛锦;中亚商人谈判的悖论特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10 蒋正峰;逆向归纳悖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8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48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