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辐射接枝法制备动态超疏水棉织物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14:38

  本文关键词:辐射接枝法制备动态超疏水棉织物及其性能研究 出处:《高分子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超疏水 辐射接枝 棉织物 滚动角


【摘要】:以棉织物为基材,利用γ-射线辐射引发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接枝聚合,使聚苯乙烯(PS)纳米微球通过接枝链以共价键固定到棉织物上,从而在棉织物表面构筑低表面能的纳米尺度粗糙结构,获得低滚动角的动态超疏水棉织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通过辐射接枝,在棉织物上存在PLMA接枝链和PS纳米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证明了PS纳米微球的固定使得棉织物表面呈现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接触角测试结果证明所获棉织物具有超疏水性能,且相对于仅接枝LMA的改性棉织物,PS纳米微球的固定可以显著降低水滴的滚动角,实现动态超疏水的效果.通过抗弯刚度的测量表征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柔软度,结果表明辐射接枝方法对棉织物的柔软度改变不大,不影响穿着性能.
[Abstract]:The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12 alkyl methacrylate (LMA) was initiated by 纬 -ray radiation on cotton fabric. The polystyrene (PS) nanoparticles were covalently bonded onto cotton fabric by grafting chain. Therefore, the low surface energy nano-scale rough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on the surface of cotton fabric, and the dynamic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fabric with low rolling angle was obtain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proved that it was grafted by radiation. PLMA grafting chain and PS nanospheres on cotton fabric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was proved that the surface of cotton fabric was rough on nanometer scale due to the immobilization of PS nanospheres, and the contact angle test showed that the cotton fabric had super hydrophobicity. Compared with the modified cotton fabric grafted with LMA, the fixation of PS nanoparticle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olling angle of water droplets. The effect of dynamic superhydrophobicity was achieved. The softness of cotton fabric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bending stiffn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ft degree of cotton fabric was not changed by radiation grafting method and the wearing property was not affec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473183,11475246)资助项目
【分类号】:TS106
【正文快照】: **通讯联系人,E-mail:jingyeli@sinap.ac.cn动态超疏水是指水滴与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且具有较小滚动角的现象[1].动态超疏水材料表面在防水、自清洁、油水分离、抗结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材料表面进行动态超疏水改性成为了人们的研究热点[2~8].作为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婷利,梁国正,杨洁颖,寇开昌;聚四氟乙烯膜辐射接枝反应条件的研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3年04期

2 侯铮迟;谢雷东;盛康龙;;聚合物表面辐射接枝改性研究进展[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年01期

3 裴晋昌;织物的辐射接枝[J];丝绸;1978年02期

4 ;辐射接枝聚四氟乙烯及其在机床维修中的应用[J];塑料工业;1980年01期

5 陈鹤鸣;唐荣保;;聚四氟乙烯辐射接枝技术在机床方面的应用[J];四川机械;1980年03期

6 L.L.Siraroverova;张文光;;辐射接枝条件是粘胶短纤维横断面上接枝层分布的一个因素[J];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三废治理分册);1981年07期

7 裴晋昌,张永娟,孙大宽;涤纶织物辐射接枝丙烯酸[J];印染;1983年03期

8 梁恕湘,周式毅;辐射接枝聚四氟乙烯的形态结构与结晶性质[J];高分子通讯;1985年05期

9 陈鹤鸣,沙美兰;辐射接枝填充聚四氟乙烯在机床导轨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85年01期

10 龙复,唐黎明,赵津;聚烯烃辐射接枝新进展[J];化工进展;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哲;王谋华;吴国忠;;丙烯酸甲酯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上的γ射线辐射接枝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同位素分卷、核农学分卷)[C];2011年

2 张伯武;张玉洁;韦荣茂;彭程;李景烨;黄庆;;氧化石墨烯辐射接枝醋酸乙烯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马浚;杨通在;刘亦农;陈银亮;;淀粉辐射接枝丙烯酸的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4 马恒怡;黄玉东;张志谦;;γ-辐射接枝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罗世凯;;氟树脂F2314_γ射线辐射接枝研究[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俎建华;严峰;罗文芸;夏敏;;聚丙烯无纺布辐射接枝AN/AI制备钯离子螯合吸附材料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熊洁;许云书;;修饰性单体在SDB表面的辐射聚合[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8 石建恒;于宏燕;曾心苗;;PTFE膜共辐射接枝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质子交换膜[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付海英;虞鸣;李林繁;谢雷东;姚思德;;SBS液固相辐射接枝MAA研究[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仕谋;吴国忠;龙德武;陈道勇;;碳纳米管的表面功能化及其纳米空间尺寸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平翔;PET的辐射接枝及其自增容增韧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万新;纺织品表面辐射接枝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程广春;辐射接枝制备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3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433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