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自组装法制备丁香酚纳米微粒及其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26 16:06

  本文选题:丁香酚纳米微粒 + 明胶 ; 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利用纳米技术缓释食品配料或食品添加剂制备缓释型纳米微粒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具有延长食品加工、运输、贮藏过程的有效时长,保持食品的独特风味,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等优点。丁香酚作为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抗菌剂,其抑菌谱广,兼备抗氧化性,但因其易挥发,稳定性差,具特有的香气和辛香味,在食品中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为扩大丁香酚的使用范围,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开发天然来源的食品防腐剂在冷鲜肉制品保鲜保质的潜在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明胶-壳聚糖可溶性复合物,以此为载体包封丁香酚,采用自组装法制备丁香酚纳米微粒。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纳米微粒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将其应用到冷鲜猪肉的贮藏保鲜中,探究丁香酚纳米微粒对冷鲜猪肉贮藏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采用自组装法制备丁香酚纳米微粒,以粒径大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了壳聚糖浓度、明胶浓度、丁香酚浓度、转速和交联时间五个因素对制备条件的影响。得制备丁香酚纳米微粒的最优工艺:壳聚糖浓度2 mg/mL,明胶浓度2 mg/mL,丁香酚浓度5 mg/mL,调节胶体溶液pH至6.0,转速800 r/min,交联时间30min,搅拌结束后在60℃水浴加热20 min。制得的丁香酚纳米微粒粒径229.09 nm,包封率为50.69%。(2)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丁香酚纳米微粒进行表征分析,TEM观察丁香酚纳米微粒呈较规则圆形,分布较为均匀,粒径大小220 nm,FTIR、DSC分析证明丁香酚被包封在壳聚糖与明胶形成的复合物体系中,并与明胶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相互作用。丁香酚纳米微粒具有缓释性能,1 h丁香酚的释放量为10.66%,10 h后处于缓慢释放阶段,24 h释放量为65.09%,趋于稳定,36 h释放量达到75.47%,证明制备的丁香酚纳米微粒是新型的有实用价值的缓释体系。(3)丁香酚纳米微粒对冷鲜猪肉保鲜试验表明,丁香酚纳米微粒有效抑制肉品细菌总数增长,贮藏期可延长至15 d,与CK组有显著差异(P0.05)。丁香酚纳米微粒在贮藏期间能延缓冷鲜肉TBARS值、TVB-N值的增长(P0.05),显示出较好抗氧化性能,对肉品色泽有保护作用,菌落总数和理化指标表明,与CK组8 d的保鲜期相比,延长了7 d的货架期。证明丁香酚纳米微粒对冷鲜肉贮藏保鲜有改善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expand the use range of eugenol and to prolong the shelf life of food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concentration , gelatin concentration , eugenol concentration , rotation speed and cross - linking time on the quality change of chilled fresh pork . ( 2 )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eugenol nanoparticles prepar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showed that the nano - particles of eugenol were regular round , uniform in distribution , with particle size of 220 nm , FTIR and DSC showed that eugenol was encapsulated in the complex system formed by chitosan and gelatin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202.3;TS251.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霞;;基于荧光分析法的丁香酚提取工艺[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罗红梅;廖钫;谭宝玉;;丁香酚在活化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J];广州化工;2009年03期

3 顾娟红;潘葵;柳艳;朱振华;;芳香整理织物中丁香酚的GC/MS测定法[J];印染;2014年07期

4 华彩丽;宋晓平;杨国栋;杨向颖;付明哲;;丁香酚微囊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智海;袁雪芬;朱凯;;丁香酚乙醚的绿色合成及优化[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年03期

6 熊健;李容;朱伟琼;韩园园;何晓英;;丁香酚在改性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J];分析试验室;2011年11期

7 王春梅;苏杭;陈浩;石志琦;范永坚;;天然化合物丁香酚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作用机制初探[J];农药;2012年01期

8 司马义江·阿布都热西提;阿依努尔·阿木提;阿卜来海提·阿卜杜瓦伊提;;HPLC测定维吾尔药散寒药茶丁香酚的含量[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年06期

9 王玺,罗旭;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酚的含量[J];化学世界;1988年07期

10 成琪;吕世明;谭艾娟;吴宗梅;;丁香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邱电;张魁华;方炳虎;;丁香酚的药理学功能及其应用前景[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得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丁香酚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魏学冰;;气相色谱法测定藏药静心胶囊中丁香酚的含量[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华;刘刚;谢雅君;张睿;姜韧;谭生建;;HPLC法测定七味广枣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张华;刘刚;谢雅君;张睿;姜韧;谭生建;;HPLC法测定七味广枣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田薇;陈朝晖;柳春辉;李永民;陈立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八味檀香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皮立;胡凤祖;李维卫;师治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神宝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福建省东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黄喜祖;规范“丁香酚”的使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焕;水产品中丁香酚类麻醉剂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2 胡泓博;丁香酚经嗅觉通路改善MCAO大鼠缺血神经功能的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文渊;丁香酚对鲤鱼中枢神经NO-cGMP等信号转导影响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芦智远;SPE-UPLC-MS/MS测定鱼肉中丁香酚的残留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方晓磊;青石斑鱼中丁香酚的残留消除特征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6 张富林;丁香酚对鲤鱼麻醉作用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7 楼兴隆;丁香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庄军辉;丁香酚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9 华彩丽;丁香酚微囊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姝毅;丁香酚体外抗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敏感性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06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06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