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诱导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YAG:Ce荧光粉
本文选题:EDTA络合 + 溶胶-凝胶 ; 参考:《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年02期
【摘要】:以EDTA为络合剂,采用微波诱导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黄色YAG:Ce荧光粉。研究煅烧温度、EDTA与阳离子的摩尔比、pH值等工艺条件对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凝胶分解主要在286.7℃左右,质量损失率达63.85%;干凝胶于900℃煅烧后可以看到明显的YAG晶相峰,1 000℃煅烧后获得分散性好的近球形纯相YAG颗粒,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结晶度提高,颗粒长大;当EDTA与阳离子的摩尔比为1.0时,荧光粉获得最大的发光强度,并且峰的位置随EDTA浓度的增大发生蓝移;发光强度随pH值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pH=8.0时,发光强度最大并趋于稳定;YAG:Ce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与粉体颗粒尺寸成正比;以EDTA络合剂,微波诱导使得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提高6.1%,微波诱导溶胶-凝胶燃烧法比溶胶-凝胶法所得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增大56.2%。
[Abstract]:Using EDTA as the complexing agent, the Yellow YAG:Ce phosphor was prepared by microwave induced sol gel combustion. The influence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molar ratio of EDTA and cations, pH value on the structure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phospho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dry gel was about 286.7 C, the mass loss rate was 63.85%, and the dry gel was 900. After calcining, the obvious YAG phase peak can be observed. After calcining at 1000 C, the near spherical pure phase YAG particles are obta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phosphor increases and the particles grow.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EDTA to the cation is 1, the maximum luminescence intensity is obtain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peak occu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DTA.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value. When pH=8.0,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is maximum and tends to be stable;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YAG:Ce phosphor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article size of powder;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phosphor is increased by 6.1% by the EDTA complexing agent, and the microwave induced sol gel combustion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sol-gel method.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powder increases by 56.2%.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JJ4043;13JJ3086;2015JJ6036;2015JC3112)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4C058;15C0526)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JC3112) 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G21224)
【分类号】:TQ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世荣,张寒琦,金钦汉;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特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0年06期
2 俞世荣;张寒琦;金钦汉;;用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铁及其它一些元素[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1年01期
3 于爱民,王旭,金钦汉;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响应特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12期
4 张寒琦,金钦汉,张金生;低功率氦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5 于爱民;王旭;唐思清;金钦汉;;微波诱导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溶剂中的水[J];分析仪器;1993年03期
6 荣江秀;石迎霞;柳海波;王晶;范艳辉;;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1期
7 于爱民;王旭;杨文军;金钦汉;;气相色谱用微波诱导氩等离子体光离子化检测器的研究[J];化学学报;1993年12期
8 税安泽;王书媚;曾令可;刘平安;程小苏;王慧;;微波诱导催化炭还原处理废气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6年11期
9 张登峰;;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浙江电力;2007年03期
10 关晓彤;于大伟;李良;杨旭鹏;;微波诱导氧化处理傒系染料废水[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关晓彤;白晓琳;赵丽杰;于大伟;李良;;微波诱导氧化处理中性红溶液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泓哲;常蛟;王琳;杨绍贵;胡晓斌;孙成;杨泼;;两种不同晶型铁酸材料微波诱导反应对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马慧俊;王鹏;张国宇;洪光;崔悦;张兴;石岩;;微波诱导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工艺技术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何欢;杨绍贵;孙成;;微波诱导NiOx催化氧化降解孔雀石绿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姜虹;王鹏;王晓东;史书杰;张国宇;;改性氧化铝微波诱导ClO_2催化氧化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石将军;王鹏;林秀玉;张国宇;史书杰;;微波诱导Fe_2O_3/γ-Al_2O_3催化氧化固定床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A];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袁春燕;王鹏;潘维倩;;微波诱导热解污泥制备吸附剂及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秀兰;19项“863”化工成果落户东北[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红英;臭氧—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饮用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河洵;基于微波诱导的市政污泥干化与热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艳辉;微波诱导氧化工艺在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2 卢启增;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降解有机废水[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珊;微波诱导催化工艺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王晓星;微波诱导敏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焦化废水的处理[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一娜;微波诱导实现污泥减量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6 程飞;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振;微波诱导热解电子废弃物过程中金属放电热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舒敦涛;Pb~(2+)、Zn~(2+)在微波诱导磷石膏上的吸附机制及墙体材料制备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赵莉;微波诱导稠油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09年
10 汪春燕;微波诱导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8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04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