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化合物钯催化下一锅法制备芳烃
[Abstract]:Using DMSO as solvent, triethylamine (1.2mol) as base and thioyl fluoride as base, n-phenol compounds were react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3 h and then added palladium acetate (2 mol%), 1,3-bis (diphenylphosphine) propane (6 mol%), The corresponding aromatic hydrocarb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iethylamine (4 mol) and formic acid (4 mol)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 h. The yield of 23 cases was 65% ~ 99%.
【分类号】:TQ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稻叶悠纪夫,藤田和则;制备二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和设备[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年04期
2 汪苹;余贻骥;李寅蔚;;黑液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J];中国造纸学报;1986年00期
3 E.A.Harvey;J.F.Russ;陆经武;;酚类化合物的硝化方法[J];农药工业译丛;1980年05期
4 ;最新摘利文摘[J];石油化工;2012年01期
5 黄鸿新,卢忠,罗一帆;氯代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的构效关系研究[J];西江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郭明,许禄;酚类化合物的多元回归分析及神经网络法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1996年11期
7 尹萍,杨彦希,杨惠芳;麦芽糖假丝酵母10-4降解酚类化合物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8 万辉;黄德英;蔡源;管国锋;;[omim]BF_4离子液体萃取酚类化合物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9 谢永红;廖立敏;;氟化酚类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毒性关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赵志刚,赵辉,陈淑华;脱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对酚类化合物的识别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春霞;梁立娜;;离子色谱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2012)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志勇;橄榄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孔洁;低共熔法分离油酚混合物的相平衡及传质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王震;低共熔法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彭威;离子液体用于油中酚类化合物萃取分离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46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