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基于疏水离子对法制备的胰岛素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0 22:00
【摘要】:胰岛素作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的首选药以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辅助治疗药,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目前注射给药仍然是其主要的给药方式,而且需要频繁给药,这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不仅不方便,而且很痛苦,病人的顺应性差。口服给药是患者最易接受的给药方式之一,但是由于胰岛素的特殊性质(分子量大不易透过胃肠黏膜吸收,在胃肠道内酶、酸碱降解等),对其口服制剂的研究带来极大的难度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得到了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和研究。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了口服胰岛素纳米粒的研究。据报道油酸钠具有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本研究制备了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以及PLGA纳米粒及其复合微囊,比较体内外各种性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利用疏水离子对法(HIP)制备了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结构特性进行了FTIR, DSC,Zeta电位等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在此基础上,为获得较高的复合率,本文对复合物的制备影响因素,如溶液pH,油酸钠与胰岛素摩尔比、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制备温度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复合率最大可达到96.6±0.41%,粒径约为80 nm,油水分配系数较胰岛素原药大约增大了3个数量级。 本文对该复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体内试验。当皮下注射分别给予正常大鼠1 IU/kg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时,二者1小时内的血糖水平几乎降低了相同的比例,胰岛素组大鼠血糖降低41.0±8.19%,而复合物组降低44.0±6.29%。结果表明,在复合的过程中,胰岛素并未失活。为评价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的口服活性,将其灌胃给予正常大鼠(20 IU/kg),测定不同时间的血糖浓度。结果表明,给药后4小时,大鼠血糖降低至初始水平的59.5±6.29%,但在6小时内即恢复至初始值的80%。该复合物在体内的口服药理生物利用度为注射给药的7.41%。 为制备得到一种可持续较长时间降血糖作用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本研究在复合物的基础上,利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将复合物包裹于生物可降解材料中,制备得到载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的PLGA纳米粒,并对PVA浓度,PLGA浓度,初始投药量,制备温度,搅拌速度等可能影响纳米粒性质的因素进行考察,以得到较优的处方条件。在该条件下,胰岛素的包封率达到91.2%,平均粒径约160 nm。载药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50%的胰岛素以表面吸附的方式载入纳米粒中。体外释药的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在pH 1.2、pH 6.8和pH 7.4的释放介质中,首先经过一个突释过程,然后达到平缓的释放过程。 为考察载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的PLGA纳米粒的口服降血糖作用,将其(20IU/kg)灌胃给予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到12小时后,血糖水平降低至23.85%,该作用持续到24小时。表明该制剂可达到较好的口服降糖效果。制剂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理生物利用度约为11.41%,药动生物利用度达到6.72%。此外,该制剂还改善了口服糖耐量,表明其可以有效地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另外,本文还初步研究了PLGA纳米粒在体内的吸收机理。 为抑制PLGA纳米粒的突释,同时使胰岛素在结肠处得到充分的吸收,本研究进一步以丙烯酸树酯FS30D为微囊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将载胰岛素-油酸钠复合物PLGA纳米粒包裹于微囊中。结果表明,所有的PLGA纳米粒均包裹于微囊中。体外释放曲线显示,在pH 1.2和pH 6.8的释放介质中,胰岛素的突释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其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体内24小时药理生物利用度达14.05%,表明该制剂可以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9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捷,陈瑶,黄培基,林哲章;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年01期

2 杨凌辉,邹大进;肥胖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年03期

3 管立学,王敬先,王景明,陈亮,朱国明,王瑞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4 刘铁迎;微血管内皮异常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年01期

5 蔡红卫;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11期

6 时海波,程雷,徐其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7 卢德成,罗佐杰;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3年16期

8 周昭明;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8例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年12期

9 王继旺;吸烟与胰岛素抵抗[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年04期

10 杨瑞平 ,甘晓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晨钟;张素华;舒昌达;任伟;;氯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降解酶基因及酶蛋白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刘铁迎;高鑫;江孙苏;孙璇;周庭川;姚君厘;余丹青;雪怡;;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浆vWF水平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都健;刘国良;;胰岛素抵抗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曲波;;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光伟;;胰岛素抵抗评估[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郭正宇;尹卫东;宋砚明;邓小健;;褪黑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张荣;单慧敏;赵三妹;许荣q;;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与血清瘦素的关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柴国禄;谭丽艳;杨玉红;刘晶砾;李丽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陈莹;高彦彬;;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A];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孙琳;班博;于世鹏;孙冰;赵秀贞;;胰岛素抵抗、血脂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怀东;“致命四重奏”与胰岛素抵抗[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应正确认识胰岛素[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3 ;哪些人不宜过早应用胰岛素[N];医药导报;2008年

4 刘燕玲;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N];健康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赵晴晴;胰岛素治疗后为何发胖?[N];健康时报;2003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徐夕;“口服植物胰岛素”并不存在[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7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刘龙诞邋陈锦屏 整理;胰岛素抵抗试试增敏剂[N];健康报;2007年

8 董飞侠;解开胰岛素抵抗密码[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生 姚我清;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10 指导专家 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306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刘彦君 博士;现在开始,,让您的胰岛素活起来![N];医药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凌;高脂饮食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及肝脂肪酸的代谢[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吴勉云;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机理及花生四烯酸对胰岛素抵抗预防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万学东;褪黑素对体内体外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易玮;针刺对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邵伟娟;胰岛素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程序化影响及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刘蓉;胰岛素油溶液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治国;乙酸调节脂代谢及乙酸、醋粉预防胰岛素抵抗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关宇光;不同运动时间对胰岛素抵抗大鼠尾加压素Ⅱ及其受体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张静;游离脂肪酸致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完强;乙醇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婷;胰岛素抵抗大鼠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的实验观察[D];山东大学;2007年

2 甘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真胰岛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杨卫红;高糖和胰岛素对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小宁;骨骼肌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侯连国;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改变[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邓娟;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7 李海东;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对胰岛素磷酸化信号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红玉;哈萨克族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糖调节异常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慧琳;胰岛素抵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俊防;真胰岛素、胰岛素原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59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559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