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8 16:24
【摘要】:本文考察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是以身份平等的基本事实为出发点的。身份平等造就了民主的趋势,它作为源发性事实,是天意所至,人力不可抗的。托克维尔非常重视身份平等的源发性,尤其在《论美国的民主》下篇中,全面分析了民主之平等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譬如智力活动,情感等,以及民主塑造出来的民情对政治社会的影响。身份平等的出现不啻于一场崭新的变革。这让密尔对民主时代的质疑显得无关紧要。 平等由神赋予人,使得个人摆脱了奴役状态赢得独立,看似是激动人心的事,却暗含着深层的威胁。平等的观念由教会引入,继承法使之确立为事实,托克维尔通过比较贵族社会和民主社会,清醒地看到了平等的两面性。平等既给了每个人改变境遇的机会,又让每个人遭遇范围更广的竞争,也正因为平等打破了阶级的限制,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孤立的个体,缺乏安全保障,因而极易拜倒在强权下。在法国个体依附于强大的中央政府权力,在美国则是依赖于多数,公众舆论。 美国人民主权原则的痕迹处处可见,但对多数暴政的防范措施相对薄弱。无论在何种领域,多数倾向于主宰一切,多数的意见必须遵从。在多数面前,个人是极为软弱的,多数总是正确的。这种威胁的摧毁力无比强大,直接走向每一个人,其性质更接近是思想专制。这一险境的实质像是神对人的考验。在平等渗入每一个人的意识时,个体如何对待与他境遇相同的人,如何挣脱那些和他相似的人的压制,以防自由被剥夺。因而在民主时代必须时刻警惕,杜绝民主与专制的结合。 萨托利的“有限多数”原则是对多数暴政威胁的很好回应。有限多数没有把少数人排除在外,多数虽然仍具有威力,它的范围却不是固定的、绝对的,它同时允许多数和少数发生变动。这在理论上使人民涵盖了所有的人,但可能这就会导致民主社会的另一难题——立法和行政上的不稳。这就需要遏制民主本能的社会力量。美国人仍然是幸运的,他们拥有治疗病症的良方;地方性自由的盛行,陪审制度和宗教的力量都有效地制约了个人主义。法学家作为社会中的贵族有效遏制了民主的本能,他们在不断调整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 本文试图考察民主在美国和法国的实施情况,并针对现行民主的困境找出其渊源,以期在历史沿承中明确民主制度当完善之处。本文没有详细分析现代民主遭遇的多重困境,也没有具体比较古代民主和现代民主之别,而是侧重于分析在设计民主制度时的误区,尤其针对法国社会中的文人政治。在这一点上,本文与托克维尔的立场是一致的。像卢梭那样完全撇开现实,单凭理性建构理想社会,即使初衷良好,却必贻害无穷。民主之实现需要理论与经验的恰当结合,这是托克维尔对后来者的忠告。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章;;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张欢;;佩里·安德森论中国热[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6期

3 列昂·阿伦;赵铁铸;;关于苏联解体:你以为知道的一切都是错误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4 李宏图;;略论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想[J];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04期

5 周义程;;从分权制衡到社会制约:西方权力制约思想的范式转换[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6 崔开云;;当下西方国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述评[J];理论参考;2011年06期

7 李俊杰;;电影《被告》观后感——关于美国陪审团制度与中国司法制度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8 何小虎;;公民社会与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民主集中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海默;;慎防“习俗专制”成为关键缺环[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李红杰;;论“我们是谁”中的“我们”[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秋风;;应该明确民间维权的合法性[A];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7年

6 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7 缪青;;社会和谐·公民文化·公民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8 孙浩;;范式变迁下的中国政府改革价值取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夏立安;;拉丁美洲政治司法化现象剖析(草稿)[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自由与平等:社会体制的两大美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甘阳;托克维尔与民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甘阳;托克维尔与民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张宇燕;“托克维尔效应”之效应[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朱振明;重新思考美国社会[N];华夏时报;2009年

6 陈季冰;自由与平等(一)[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逐步统一城乡户口实现身份平等[N];南方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秦英;身份平等 投入倾斜[N];西安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马建红;认真对待民情[N];法制日报;2008年

10 马文博 Q璨

本文编号:256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56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d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