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自组装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20 02:56
【摘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一种“人工抗体”,在聚合物基体中含有与印迹分子(模板分子)形状、尺寸、化学官能团相匹配并能对模板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与吸附的印迹位点。MIPs成本低廉而且环境稳定性卓越,逐步成为实际应用中抗体与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替代物。相比于传统MIPs,纳米结构的MI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印迹位点大多接近材料表面,并且在洗脱和吸附过程中有较低的传质阻力。但是目前纳米结构MIPs大多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其在水相中的识别能力较差。而生物活性分子的检测过程往往需要在水相中进行,因此发展水相分子印迹材料势在必行。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通过大分子组装法将双亲聚合物与模板分子在水相中制得水分散性分子印迹纳米粒子(MIP NPs),并将其用于构筑一系列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水相中待测分子的检测。但是由于聚合物本身不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质,导致所得到的MIP NPs对目标分子不具有响应特性,即当目标分子被识别后,不容易给出检测信号或者信号很弱,因而无法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响应与灵敏检测。因此本课题将大分子自组装和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并在组装过程引入光/电响应基元,实现分子印迹技术和响应功能的耦合,将分子识别过程转换为响应信号的变化,制备兼具分子识别功能和响应检测功能的水分散性MIP NPs。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组装法制备分子印迹聚苯胺纳米粒子及其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本章首先合成了主链含有磺酸基团和苯乙烯的无规双亲共聚物P(AMPS-co-St),通过P(AMPS-co-St)与聚苯胺(PANI)在水相中的共组装来得到水分散性PANI纳米粒子(PANI NPs)。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共聚物的结构参数和体系中PANI的含量可对PANI NPs的粒径进行调控。将卵清蛋白(OVA)作为模板分子加入到组装体系中,OVA通过与PANI和P(AMPS-co-St)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被包裹进PANI NPs内部得到水分散性分子印迹PANI纳米粒子(MIP-PANI NPs)。将该MIP-PANI NPs修饰在电极表面,去除模板分子后,得到分子印迹PANI电化学传感器(MIP-PANI sensor),进一步研究传感器表面分子印迹膜厚度及OVA浓度对MIP-PANI sensor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IP-PANI sensor对水相中OVA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与检测性能,对OVA的线性响应范围为为10~(-11)~10~(-6) mg m L~(-1),检测下限为10~(-12) mg m L~(-1)。(2)组装法制备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应用研究本章首先合成了主链含荧光单元咔唑(NVC)和亲水单元丙烯酸(AA)的无规双亲聚合物(P(AA-co-NVC)),然后利用利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主链上部分羧基进行改性,在侧链引入双键得到可光交联PANV-GMA。在水的诱导下,PANV-GMA、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和光引发剂安息香二甲醚(DMPA)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水相中共组装,模板分子扑热息痛(PCM)通过疏水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被包裹进组装体内部得到可光交联的分子印迹组装体;通过紫外光引发组装体内部发生交联,去除模板分子后得到分子印迹荧光纳米粒子(FMIP NPs)。进一步研究聚合物中咔唑基团含量、PCM浓度、DVB加入量及pH对FMIP NPs粒径荧光检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PCM浓度、DVB加入量和pH能对FMIP NPs粒径进行调控,同时制备的FMIP NPs对水相中PCM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与检测性能,对PCM的线性响应范围为为4×10~(-6)~1.0×10~(-3) mol L~(-1),检测下限为6.0×10~(-7) mol L~(-1)。
【图文】:

过程图,分子印迹聚合物,过程,共价键


图 1-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过程[11]。gure 1-1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得到,可以根据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以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相互作用类型有共价结合和非共价键印迹价键印迹聚合物,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间通过官能团间形成的共聚合的模板分子衍生物。在交联剂和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聚再通过化学方法如水解、光裂解等破坏模板分子与聚合物基体间,得到具有三维孔状结构的 MIPs。常用的共价键有席夫碱、硼酸。由于共价键稳定性较高,通过共价键印迹制备的 MIPs 中有更对于后期的结合过程是非常重要的[12]。此外,与非共价键印迹技子用量的情况下,共价键印迹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结合位点,这效率更高[13]。但是,共价键印迹技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模单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预聚物,过程繁琐耗时;其次,共价

示意图,纳米结构,位点,洗脱


具有的高度交联结构会导致只有接近材料表面的模板分子能被洗被包埋在交联网络内部,,极大降低了有效印迹位点的数量,从而,印迹位点被包埋还会增加模板分子扩散到印迹位点所受到的阻使得信号响应变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将纳米结构引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大多数印迹位点位于或者接近材料表面除模板分子,同时降低模板分子与印迹位点结合的传质阻力,提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热力学平衡。图 1-2 是传统 MIPs 与纳米结构位点的平面分布示意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传统的 MIP除了接近材料表面的模板分子被成功去除外,大多数模板分子被以除去。假设 MIPs 表面完全洗脱部分的尺寸为 x,材料总尺寸效印迹位点部分的体积为[d3-(d-2x)3]。对于纳米结构 MIPs,由于,易于被除去,因此 MIPs 中可被完全洗脱部分的尺寸为 2x,与模板分子能够被完全洗脱,使得后续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对模板力,提高材料的检测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1.3;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四霞;;分子印迹材料应用范围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06期

2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4期

3 王玲;潘亚男;;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4 胡文英;黄建辉;;叶蝉散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进;姚桃花;王燕青;;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8期

6 杨挺;吴银良;李存;赵健;陈国;吕燕;;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黄运红;许杨;杜碧柏;何庆华;曹郁生;;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中磺胺嘧啶(英文)[J];分析化学;2012年07期

8 谢建军;王璐;李菊;丁博;曾广丰;王志元;陈文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按摩油类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8期

9 邵燕;王良贵;韦祥庆;广霞;陈佳英;;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GC-MS法检测大米中三环唑[J];广州化工;2017年17期

10 栾崇林;李铭杰;李仲谨;苏秀霞;蒋晓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玉峰;任雪芹;;新型分子印迹材料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食品与环境分析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许志刚;刘智敏;王联广;;分子印迹整体棒微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塑料样品中的环境雌激素[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15年

3 董襄朝;杨芳芳;杨旭;;以抗原决定簇表面分子印迹法合成用于分析乙酰化修饰多肽的人工抗体[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5年

4 申峰;胡玉峰;任雪芹;;分子印迹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A];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5年

5 马润恬;哈伟;陈娟;师彦平;;新型糖蛋白磁性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杨亚军;刘希望;孔晓军;秦哲;杜文斌;李世宏;李剑勇;;奥司他韦分子印迹色谱柱的制备及初步评价[A];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7 何艳冬;熊雪;吕运开;;限进介质-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磁分散萃取奶样中的双酚A[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武小凤;薛敏;孟子晖;;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新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沈桂贤;徐志广;章小慧;;血管紧张素Ⅰ和Ⅱ的N端三肽分子印迹预作用的理论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陈志强;李建平;黄环;张云;;基于酶放大效应的分子印迹碳糊修饰电极[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2 王晶;天津检验检疫局两项成果达国际水平[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朱海升 蔡光明;依据新技术提升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特;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2 唐志民;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魏晓兵;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韩鸿萍;暗紫贝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雷建都;分子印迹分离技术[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6 郑细鸣;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修饰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7 杨俊;可天宁和尼古丁分子印迹新材料及其固相萃取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李爽;手性对映体及类似物的色谱和分子印迹膜分离[D];天津大学;2005年

9 闫长领;蛋白质分子印迹核—壳微球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李莉;光纤传感—分子印迹—荧光分析法在线监测异丙酚浓度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阳;基于分子印迹材料的纤维涂层的制备和针式萃取装置的开发[D];吉林化工学院;2018年

2 杨博文;基于分子印迹自组装系统的温敏性聚合物的制备及成膜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3 王文娜;分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在齐墩果烷型三萜分离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邱碧霞;磁颗粒复合分子印迹对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5 黄婧;自组装分子印迹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8年

6 方孟瑶;碳点基温敏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识别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张瑞星;基于纳米金及石墨烯材料的喹诺酮类分子印迹传感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兆周;磺胺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与产品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贾君;基于分子印迹酚醛树脂的青椒中类生长素分析方法[D];河北大学;2018年

10 张朋杰;外泌体分子印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D];郑州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4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34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1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