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浙江省J县信访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5 07:54
【摘要】:信访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的重要窗口,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直接沟通的桥梁。进入新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党的十八大等重大会议都对信访制度的完善和变革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浙江省J县信访工作也在上级的安排和部署下,扎实地沿着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的道路推进。本文主要运用了公共管理学中治理—善治理论的相关知识,通过研究浙江省J县信访制度运行的现状,利用对个案研究的方式来分析J县信访制度中面临的难题,找寻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为政府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些微的理论参考,引起国内更多的学者和信访从业人员对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关注和思考。论文首先主要介绍了浙江省J县的概况、J县改善信访制度的依据、J县信访制度运行的基本现状和J县改善信访制度采取的举措——诉访分离,加强依法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畅通信访渠道,增设网上信访和领导信箱等反映方式;规范化办理信访件,创设信访群众评价机制;改变大接访县领导接待地点,建立县领导下访和每日值守制度;三中心平台整合,建立统一的政务投诉举报平台。同时陈述了J县改善信访制度取得的成效:分流了涉法涉诉事项,办件有章可循;信访渠道更加畅通,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办理更加规范,群众满意度提升;缩短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机构资源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统一高效。接着,论文剖析了J县信访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难题及成因。难题主要有:来访人异常信访花样层出不穷;信访部门与调解、司法单位衔接不够畅通;部分县领导下访走过场,易流于形式;不成熟的公共政策出台引发的信访此起彼伏;单一政府部门解决疑难事项开始力不从心等问题。成因主要有:县域发展侵害部分民众利益,司法成本高昂,部分信访人“青天意识”严重;信访部门与调解、司法部门机构设置上过于分离;部分领导责任意识淡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收集信访的职能狭窄;公共政策的出台缺乏与社会沟通,透明度不够;当今社会矛盾越发复杂和多元化。最后,论文提出了J县信访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难题的对策建议:树立法治和有效性,合力维护信访秩序;信访机构设置需要优化;增强领导责任性,完善领导接待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增强透明度和合法性;加强社会多元治理及救济协调机制,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等,对J县信访制度良好运行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图文】:

流程图,信访,事项,流程图


图 2 .依法分类办理信访事项流程图(来源于 J 县信访局)(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治理-善治理论治理-善治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经历了市场和政府失灵之后,开始反思和考虑一种全新的模式来改革公共行政活动,治理-善治理论由此应运而生。与以往的管理理念相比,治理-善治理论中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和公民社会等同样可以成为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主体共同来治理公共领域。善治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皮埃尔·戈丹、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和美国学者詹姆斯·N·罗西瑙等。治理理论的内容有:第一,多中心主体治理。治理的主体有政府、市场和民众组织等,并不是唯一的一方能够完成。

统计图,信访,统计图,总量


(三)J 县信访制度运行的基本现状1998 年新的县政府大楼建好之后,在县政府南大门开辟了一间群众信访办公室用群众的诉求。随着信访量的不断增加,信访工作越发重要,J 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访局,挂靠在 J 县委办并接受其领导。从纵向来看,县域所辖 6 个镇和 3 个街道都信访办,个别信访办与司法所、社会事务管理等综治机构合署办理信访业务。从横,J 县公安局、J 县司法局和 J 县国土局等政府各个平级单位、部门均单独设立了室,有些单位是办公室直接承担了信访的职能。J 县信访局在 J 县信访工作机构设于核心位置,,主要承担着各类信访件的登记、转送和督办等工作。目前,整个信访络已经完备,统一接受 J 县信访局的监督指导和业务培训。目前在全市五县二区中,J 县承受的信访压力无疑是最大的,这些年来信访总量下,持续保持着高位运行的状态,异常信访层出不穷。从 J 县信访局的统计资料来近几年来,人民群众来访、来信、网上信访和来电的总量都居高不下,如图 3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3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满;;刍议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S1期

2 李贤庚;;对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J];肇庆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3 闫敏;;从“信访不信法”式思维到公民法治思维的转变[J];中州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4 冯仕政;;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变迁[J];社会发展研究;2018年02期

5 刘文沛;黄洪凯;;回归民主化轨道:信访制度的政治化及其制度重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09期

6 胡祥平;;健全的信访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J];贵州教育;2008年01期

7 冯仕政;;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变迁[J];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09期

8 于建嵘;;革命伦理与信访制度现代转型的困境[J];学术交流;2016年11期

9 刘正强;;“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10 蒯正明;;新形势下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国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下信访制度的功能转型[A];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文集(2018年卷)[C];2017年

2 毛才高;;从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3 肖萍;;信访制度的价值及其实现[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树凯;;从信访制度看农村社会稳定机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陈丰;;路径依赖理论与信访制度变迁[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唐丽萍;黄德良;;我国信访制度功能的合理定位及制度创新[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宋协娜;周念群;;改革开放30年中国信访制度变迁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杜楠;;浅析现阶段信访制度的完善途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李连江;;信访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10 郝广庭;李德福;;试论我国涉诉信访制度的功能错位与回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曙辉;围观跪访女子,请淡定[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俊秀;进京上访不如在家上网[N];中国青年报;2012年

3 高亚洲;不妨对“信访博士”许以玫瑰色想象[N];中国青年报;2015年

4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吕德文;解决信访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社会问题[N];北京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丽 实习生 李春红;信访制度改革悄然进行中[N];中国青年报;2013年

6 于建嵘;信访制度改革需要新思维[N];中国青年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卢炳文;深化信访制度改革 构建和谐大格局[N];中国改革报;2018年

8 ;“智囊库”助推申城信访制度改革[N];解放日报;2016年

9 ;这十年,申城信访制度改革凸显七大亮点[N];解放日报;2016年

10 记者 王治国 王地 徐盈雁;最高检:推广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信访应用[N];检察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昕;教育信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悦良;信访制度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李微;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炜;公民的权利表达及其机制建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夏祖义;督察专员制度在人权保障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6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屈涛;行政投诉制度研究:政治、法律和管理的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8 张勇;公安信访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年

9 张健;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余卫东;信访政治:乡村社会中的农民诉求与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源;浙江省J县信访制度运行中面临的难题及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冯s

本文编号:26399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399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