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朱熹“格物致知”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08:40
【摘要】:在国家要求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决策之下,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结尾,初中生的德育建设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道德修养基础。而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工作中逐渐出现了“疲软”现象,如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弱化,环境不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忽视个体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社会脱节;教学方法简单灌输,学生主体性缺失等。以上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都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初中实施卓有成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真正改进和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就显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所以本文试图利用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找寻能够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具体方法。朱熹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德育思想体系的完成者,其最主要的理论观点格物致知论,是值得我们后人深入研究,继承发展的。经过对朱熹格物致知论的学习分析,发现朱熹格物致知论中所蕴含的实验精神,怀疑求真态度,循序渐进原则等,对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有重大价值和积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莺莺;;朱子真理观与马克思真理观之比较[J];世纪桥;2016年08期

2 高齐天;;阳明心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感触教育模式的启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黄俊彬;;巧将格物致知理念渗透课堂[J];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6年01期

4 黄藿;;朱子家训与品格教育——德行伦理学的观点[J];朱子学刊;2013年00期

5 朱人求;;格物致知:朱子理学的理论基石[J];政协天地;2013年08期

6 傅长溪;;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期盼——浅谈《格物致知精神》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1期

7 秦静良;;朱熹“格物致知”论的自然哲学意蕴发微——兼论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朱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田新澎;;浅议朱熹的教学观[J];今日科苑;2009年23期

9 肖燕;;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8期

10 唐晓晖;;朱熹格物致知学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方法及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贺明;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白璐;朱熹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肖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5 郭利洁;《大学》中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4年

6 查晖芳;朱熹德育思想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霞;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8 曹雪莹;《大学》德育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郭雄雄;朱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利俊;朱熹《大学章句》德育思想对中学德育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4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74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