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点案例谈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11 05: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法治思维的增强,大家对司法案件的公正性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具有全国性代表性的热点案件,因此,社会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具有重要作用。舆论监督作为制衡国家权力的一种人民权利,其法律基础来源于我国《宪法》,是人民主权的体现。要想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一方面要加快新闻、传播、舆论等更多层面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规范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法治思维与道德素养,保障好媒体记者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也要不断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在面对司法案件时能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去衡量,以期实现司法和舆论的良性互动,充分抑制舆论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监督和推进作用,同时,构建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良性互动机制是协调两者关系的保证。因此,处理好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二者的关系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义。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界定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内涵及特点
一、舆论的涵义
二、舆论监督的涵义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内涵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在案件中的冲突与平衡
一、以“聊城辱母杀人案”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冲突平衡
二、以“南京彭宇案”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冲突平衡
第二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
第一节 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正面作用
一、新闻媒体的中立报道和监督有助于推动司法独立
二、网络监督平台的完善对舆论监督的威力和作用
三、舆论监督是遏制司法腐败与保障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 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负面影响
一、舆论渠道反映难以辩别真实性的信息妨害了司法公正
二、舆论侵犯人权的严重现象
第三节 司法公正对舆论的积极导向
一、引导积极的舆论方向
二、强化民众法治意识
三、实现舆论监督的胜利
第三章 域外经验的借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模式
一、美国的自我约束的模式
二、英国的限制媒体模式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模式
第三节 域外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借鉴美国式司法的自我约束规则
二、合理科学的进行信息释放
三、规范司法信息公开
四、完善媒体自律公约与追究不当报道行为法律责任
五、保证公正司法并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良性运作体制的构建
第一节 明确舆论监督内容并制定舆论监督法规
第二节 完善司法体制改革与舆论沟通渠道
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三、完善司法公开制度
第三节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法治理念
一、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二、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J]. 余小波,李乐,刘安澜.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4)
[2]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社会监督机制探析[J]. 任林洋.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05)
[3]网络非理性参与的成因及对策[J]. 敖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借助网络构建舆论监督新机制[J]. 孙士生. 新闻爱好者. 2010(15)
[5]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互动——以“邓玉娇案”为例[J]. 王越,梁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试论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J]. 方明杰,王治军. 政法学刊. 2007(02)
[7]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 孙笑侠,熊静波. 政法论坛. 2005(05)
[8]传媒与司法关系重构[J]. 刘玉民. 北京观察. 2005(06)
[9]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 张志安,沈国麟. 新闻记者. 2004(05)
[10]论司法独立原则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 张慧欣,刘珊.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硕士论文
[1]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D]. 黄碧辉.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29851
【文章来源】:烟台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界定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内涵及特点
一、舆论的涵义
二、舆论监督的涵义
第二节 司法公正的内涵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在案件中的冲突与平衡
一、以“聊城辱母杀人案”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冲突平衡
二、以“南京彭宇案”看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冲突平衡
第二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
第一节 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正面作用
一、新闻媒体的中立报道和监督有助于推动司法独立
二、网络监督平台的完善对舆论监督的威力和作用
三、舆论监督是遏制司法腐败与保障司法公正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 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负面影响
一、舆论渠道反映难以辩别真实性的信息妨害了司法公正
二、舆论侵犯人权的严重现象
第三节 司法公正对舆论的积极导向
一、引导积极的舆论方向
二、强化民众法治意识
三、实现舆论监督的胜利
第三章 域外经验的借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模式
一、美国的自我约束的模式
二、英国的限制媒体模式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模式
第三节 域外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借鉴美国式司法的自我约束规则
二、合理科学的进行信息释放
三、规范司法信息公开
四、完善媒体自律公约与追究不当报道行为法律责任
五、保证公正司法并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章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良性运作体制的构建
第一节 明确舆论监督内容并制定舆论监督法规
第二节 完善司法体制改革与舆论沟通渠道
一、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三、完善司法公开制度
第三节 提升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法治理念
一、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二、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舆论监督高等教育质量: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J]. 余小波,李乐,刘安澜. 现代大学教育. 2015(04)
[2]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社会监督机制探析[J]. 任林洋.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05)
[3]网络非理性参与的成因及对策[J]. 敖翔.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4]借助网络构建舆论监督新机制[J]. 孙士生. 新闻爱好者. 2010(15)
[5]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互动——以“邓玉娇案”为例[J]. 王越,梁刚.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6]试论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J]. 方明杰,王治军. 政法学刊. 2007(02)
[7]判决与民意——兼比较考察中美法官如何对待民意[J]. 孙笑侠,熊静波. 政法论坛. 2005(05)
[8]传媒与司法关系重构[J]. 刘玉民. 北京观察. 2005(06)
[9]媒介素养: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J]. 张志安,沈国麟. 新闻记者. 2004(05)
[10]论司法独立原则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 张慧欣,刘珊.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硕士论文
[1]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D]. 黄碧辉.湘潭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29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429851.html